当前位置: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将孟子的话奉为家规,家族名人辈出……

来源:三湘风纪 编辑:马美姣 2024-02-29 15:18:50
 
—分享—


魏源:引用孟子之言定家规

微信图片_20240229151337.png

魏源故居正门

  邵阳隆回县魏家段魏氏始祖万一公于明朝永乐年自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颈丘迁来湖南,已有600年左右的历史,在这里,共繁衍20余代世孙、3万多人口,成为当地的一大家族。这个家族里,走出了著名的清代启蒙思想家魏源。


魏源画像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魏源参加礼部会试,中进士,以知州用,分发江苏,任东台、兴化知县。咸丰元年(1851年),任高邮知州。后以“迟误驿报”“玩视军机"被革职。旋复职,他以年逾六旬、遭遇坎坷、世乱多故而辞官。他有名言:“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意思是鞋子不必相同,期待的是它能合脚;治理的方法不必相同,期待的是它能有利于民。

魏源为官清正廉洁。在兴化、高邮任中,曾防汛排涝,兴修水利,改革盐政,协修县志。有一年,高邮河湖暴涨,河督拟开坝宣泄。时值新谷结实之机,坝启,里下河7州县将受水害,而兴化受害尤剧。此讯传出,百姓汹惧。魏源一面要士兵、百姓日夜看守,一面连夜赶至扬州,赴总督陆建瀛行署击鼓,请求速开运河东岸24闸,分路宣泄河洪。他还提出,即使要开高邮5坝,也要等到新谷收割登场之时,得陆氏“可保则保,毋许擅开”答复后,亲率10多万百姓、士兵日夜防护。守坝至立秋,新谷获得丰收,百姓称之为“魏公稻”。

魏源曾亲自考察里下河地区水利的来龙去脉,查勘河流故道,汇查历年案卷图说,写成《上陆制府下河水利书》,向陆建瀛陈述自己的河防论见,并率民在运河东堤之外,筑“西堤”以防汛。在任高邮知州兼署海州分司时,鉴于当时南课短缺,主张运北盐以协南课,请裁浮费、减官价、杜私贩,并撰有《淮北票盐记》《筹嵯篇》等,致使官盐价低于私盐价,销路大畅,盐政收入大增。在兴化任中,拟重修《兴化县志》,因忙于水利,未能如愿。知高邮间,应邀与郑元桥、赵彦俞分类编纂,重修了《兴化县志》。

道光十九年(1839年),魏源回乡扫墓,与族中父老子弟议修族谱事,魏源说:“孟子曾有言,父子之间、兄弟之间都完全去掉利害关系,心怀仁义来互相对待,家族没有不兴旺的;去掉仁义而心怀利害关系互相对待,则家族一定会衰落。"他的这些话,被保存在魏氏族谱之中,成为其家族世世代代传奉的家规。

百年之中,魏家名人辈出,仅乾隆戊午(1738年)至光绪己卯(1879年)的141年间,这里就出过文武进士3人。其著名人物除魏源外,还有历任云贵、陕甘总督,两江总督、南洋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的魏光焘,武林大师魏旭东,著名书法家魏肇文,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声学家魏荣爵,等等。

如今,魏氏家规不断发展,形成了包括爱家爱国、遵纪守法、关心时事、讲究科学、厉行勤俭、尊重知识、廉洁奉公、作风正派、开拓创新、敬老爱幼的10条准则。

选自:《家规•家训•家风——湖南故事》


来源:三湘风纪

编辑:马美姣

阅读下一篇

返回隆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