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魏源研究丨胡如庄:金水河畔觅魏源

来源:《魏源研究》杂志 编辑:卢春玲 2024-01-08 08:28:25
 
—分享—

戊子金秋一个阳光和煦的日子,曾国藩研究会办公室组织我们几位会员由胡卫平先生领队,一早就驱车沿潭邵高速向西南而行,不到一个半小时就来到了邵阳市隆回县城。

隆回,寓名龙回。相传古时有一苍龙携八小龙自境内九龙山麓起程,往东海腾飞,中途回望,昔日盘地,云蒸霞蔚,灵秀钟聚,顿生恋故之情,于是折首回归,安营九龙。从此,润物造化,衍育众生。诗般的神话,美丽的传说,给隆回增添无限风光和神采。在这座资江上游充满着奇异的自然风貌、灿烂的人文景观及厚重的历史文化的古城,我们几经周折,好不容易才找到隆回县文物管理局办公的地方。

曾国藩故里的乡亲拜谒魏源故里,自然受到主人的热情接待。接待内容中自然要参观魏源的金潭故居。

从隆回县城出发,往北行约六十公里,就到了地处湘西南的雪峰山主峰白马山麓的腹地司门前镇金潭。这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1794年4月,近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魏源就诞生于此地。明朝洪武五年隆回巡检司在司门前设立,因此而得名。

金潭,其状象一长方形盆地。柔丽如练的金水河在盆地中流过,突然被河东河西两座小山拦腰截住。一座似屈腿昂头的雄狮,一座象一头伸鼻趴伏的大象,当地人称这一胜景为“狮象把水口”。传说这狮山象山就是玉皇大帝当年为寻找因孙悟空大闹天宫打落的王母娘娘梳妆盒内的金梳银簪,派太白金星来到金潭,将借来的黄狮和自己的白象坐骑留下把守水口护卫金潭的。然而,河流就是一往无前,从黄狮白象间挤了出去,最后消失在魏家塅尽头的东山印下。

金水河畔,千亩田畴中有一块闪光的沙洲,两端微微翘起,形似一艘淘金的船。这里名叫学堂湾,魏源的故居就坐落在这只“船”上。

魏源(1794—1857),字默深,清道光年间进士,官至高邮知州,是我国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中最优秀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改革吏治、开通言路、吸收外资、振兴工业、提拔人才、开启民智、严禁鸦片和增强国防等一系列救世治国之道,后人评他“生前有学名有政绩,死后遗泽人间博大精深”。特别是他“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不但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源故居是其祖父孝立公留下的祖业,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为两正两横的全木结构四合院,系清代典型的江南农村民居。院子坐西朝东,院前是槽门,门上挂着“魏源故居”牌匾,“沙洲廻碧水;朗月照金潭”的金字对联雕刻两旁;四周为干打垒土围墙;院中有两栋正房,前栋正门对联为:“读古人书求修身道,友天下士谋救时方”;左侧厢房为平房,其内布置魏源生平事迹陈列;右侧厢房为两层楼房,底层为谷仓和农具房,两端为楼梯间,二楼为读书楼。整个故居占地约2300平方米,历经200多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依然保存完好。1983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定为全省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和1999年,曾两次全面维修,使故居内的槽门、正屋、读书楼、厢房、过厅等建筑均保持了建筑之初的旧貌。故居门口、厅柱上悬挂的牌匾和对联也恢复了魏源的手迹。

魏源故居的遗物并不多,看上去简单朴拙,可走进去,就像走进了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思想宝库。你看,故居门口厅柱上悬挂着一副副古色古香的牌匾对联:“功名待寄凌烟阁,忧乐常存报国心”……无不透出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爱国襟怀,不禁使人勾起对魏源一生许多回忆和联想。传说孝立公曾建有一座“望烟阁”,每天早炊登阁楼一望,哪家不冒烟,哪家就会得到魏家送去的救济粮。魏源受其祖辈乐施好善的影响,每到一处做官,都十分关心民众疾苦。他在江苏兴化任县令时,正堂和厅柱上分别贴上了“安得民情常达;唯恐已过不闻”和“民不可欺,常忧获戾于百姓;官非易做,唯愿推恩到万家”的对联。他的许多动人故事,至今还在百姓中广为流传。

徜徉在魏源故居,听着导游员的讲解,目睹着一件件史痕斑驳的遗物,静默中感受到一颗爱国之心在激烈跳荡:“读史筹边二十年,撑胸影子是山川,梦回汉使旄头外,心在秦时明月先。”面对当时外侮内患,魏源大声疾呼:“衣垢必浣,身垢必浴”,出改革社会弊端、改革用人制度等许多主张,并在林则徐赠送其编译的《四洲志》的基础上,编纂了一部划时代的世界百科全书《海国图志》,让国人正确认识世界,改变闭关锁国、“唯我天朝独尊”的思想,开拓视野,激发富国强兵的热情。他在《海国图志》序言中说:“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然而,他的济世泽民、拯救国家危亡的思想,并未被当时统治者所采纳。

“唯楚有才”,时至清朝晚期,在荷叶走出去的湖南中兴名臣曾国藩,实践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时方”,大张旗鼓地倡导和实行洋务运动,强调学习西方列强先进实用的技术技能,以此增强中国军事经济实力,抵抗和战胜西方列强而“制夷”“救时”。曾国藩在向清廷的奏折中说:“外国技术之精,为中国所未逮。……精通其法,仿效其意,使西人擅长之事,中国皆能究知,然后可以徐图自强”。曾国藩等洋务主张者认为:只要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把军事和经济发展起来,中国就能走上“富强”之路。但洋务运动在力主“师夷之长技”和“师夷智”的同时,没有重视“师西长制”。而极为原始落后贫弱匮乏的小岛国日本在《海国图志》出版以后,立即引起了朝野的高度重视,并按照魏源提出的两个“救时方”,在大刀阔斧全面实行“师夷长技”获得效益后,进行君主立宪政治制度改革的明治维新,不仅顶住了西方列强步步紧逼入侵而避免了成为殖民地的厄运,很快崛起强大起来。日本之所以从落后贫弱的小岛国,发展成跃居于世界东方、亚洲各国之上的强国,实在是得益于魏源《海国图志》的思想主张。“没有魏源的《海国图志》,就没有日本的明治维新”,这话一点不假。莫怪日本盐谷世雄曾感叹地说:“呜呼,志忠智士,忧国著书,不为其君用,仅为他邦。吾不独为默深悲,抑且为清帝悲也夫!”直到1898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站出来支持光绪皇帝效仿俄国、日本的君主立宪政体,实行“师西之长”进行维新变法,可这一前所未有的戊戌变法却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变法运动仅一百零三天终于失败,湘人谭嗣同等六君子惨遭斩首杀害,连“圣上”光绪也被囚禁终身。

实践是最好的证明,不“师西长制”,封建专制统治最终逃离不了灭亡的命运。1911年,神州大地爆发辛亥革命,中国延绵两千多年的家天下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终于寿终正寝。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不难得出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是:只有全面遵循魏源的思想理论,即在“师夷长技”的同时,又“师西长制”,实行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民主改革两条腿走路,才能经济自强、政治自主、国家自立。这也正就是曾国藩身后洋务悲剧的根源之所在,它与日本维新的大获成功而崛起强大形成了强烈鲜明的对比。

魏源身负济世之才,一生为改革呼号,锲而不舍著书47部,卷帧浩繁,成为我国近代史上杰出人物。这是他一辈子“力学敦品,尤笃内行”的结果。他一生中积累了渊博的知识,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终于在学术上别开生面,好友龚自珍曾赠他一副对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综一代典成一家言。”

魏源身负济世之才,一生为改革呼号,锲而不舍著书47部,卷帧浩繁,成为我国近代史上杰出人物。这是他一辈子“力学敦品,尤笃内行”的结果。他一生中积累了渊博的知识,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终于在学术上别开生面,好友龚自珍曾赠他一副对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综一代典成一家言。”

来源:《魏源研究》杂志

编辑:卢春玲

阅读下一篇

返回隆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