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魏源研究丨刘伟顺:保护魏源故居二三事

来源:《魏源研究》杂志 作者:刘伟顺 编辑:卢春玲 2023-12-22 10:05:21
 
—分享—

世但知公之政论文章, 特感诚, 缀集牟尼无量寿;

虽未见身后怒潮战鼓, 喜酬夙志, 奋起神州二百年。

上面这幅对联, 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为纪念魏源诞辰200周年而写作的。仅用40个字, 将魏源一生的功绩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作了高度的评价和总结。 转瞬之间,纪念魏源诞辰220周年的日子又到了, 不由得想起了赵老20年前写的这幅对联, 禁不住回想起保护隆回金潭魏源故居的一些往事, 于是形之于文,以为纪念。

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睁眼看世界的爱国主义思想家、 史学家、 地理学家、 文学家、 改革家, 他的思想学术与精神, 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近200年来的发展方向。 而我对魏源的了解, 则是从保护位于隆回县司门前镇金潭的魏源故居开始的。 那是30年前, 我大学毕业不久, 由邵阳地委党校调到邵阳地区文物工作队(后改为邵阳市文物工作队,现为邵阳市文物管理局) 担任业务骨干, 从此, 经常与魏源故居及其相关的文物接触,对魏源思想学术与精神的了解也一步步地加深。

第一次去魏源故居考察, 是在1986年。那时正开展全国第二文物普查, 我负责业务指导, 随同隆回县文物查小组的同志一起去了魏源故居。 早在1983年10月 , 魏源故居就已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但是, 我们到现场一看, 这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已经破烂不堪: 前面的朝门早已不存, 后面的正房也残损严重, 左边的厢房损毁了大部分, 保存下来的也是歪歪斜斜。 里面居住着六七户人家, 还有几户人家另建新房, 搬了出去, 但在院子里还占有产权。 从表面上看, 根本看不出这所宅院是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通过这次考察, 我心里多了一份牵挂——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魏源故居呢?又要怎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保护价值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

在第二次文物普查工作结束之后, 我与隆回县文化馆文物工作专干一道, 逐步着手魏源故居的保护管理工作。 按照省文物局的要求, 对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基础工作是实现“四有” , 即有保护小组、 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 有文字记录档案。 我们首先是组织当地群众成立文物保护小组, 接着竖立保护标志、 划定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并由县政府发文公布。 完成这一系列工作之后, 再接下来是建立记录档案。 这是一项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很难的工作, 其内容包括了历史沿革、 建筑结构、 建筑风貌、 文物价值、 保护管理情况等方面上百个项目 , 要用文字记录下来, 还要有测绘图纸、 照片等资料, 编制这样一份档案, 需要费大量的时间 精力。 当 时, 隆回 县的文物专干仅一个人, 要完成这项工作, 根本不可能, 所以,我又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协助隆回县文物专干编制魏源故居“四有”档案的任务。

1991年冬, 为了促进魏源故居的保护管理工作, 我与邵阳市文物工作队领导商量,从市里有限的文物保护业务经费中拨款5000元给隆回县文化馆, 用于启动魏源故居的维修与保护管理工作。 在省、 市文物主管部门的支持与督促之下, 魏源故居的保护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轨。1993年冬, 我和邵阳市文物工作队副队长曾佳柱同志带领从各县抽调来的几名业务骨干, 冒着严寒霜冻, 前往魏源故居进行测绘制图工作。 当 时的工作条件是非常艰苦的, 魏源故居附近没有招待所, 更谈不上宾馆, 离司门前镇有五、 六里路程, 我们又没有专车, 不能到镇里去住, 所以只能住在村民家里, 吃饭也在村民家中。 尤其是天寒地冻, 测绘制图都是在野外的手工劳动, 往往手脚冻得发抖、 皮肤开拆。 但为了完成“四有” 档案工作, 我们发挥了一不怕苦, 二不怕累的精神, 不论天气多 冷, 都坚持上工地, 经过一个星期奋战, 把野外测量工作做完, 掌握第一手资料之后, 再回到邵阳市在办公室完成制图任务。 由于有了这些测绘图纸, 为后来魏源故居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打下了基础。

1994年是魏源诞辰200周年, 邵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纪念魏源诞辰2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为了迎接参加这次会议的专家学者前来参观, 市、 县文物主管部门加紧了对魏源故居的维修工作。 第一步是要将魏源故居内的住户搬迁出去, 维修工作才能进行, 这项工作主要由县文物主管部门与有关部门配合进行。 第二步是设计制图与编制维修方案, 我当时主要负责制图并参与了维修方案制定。 第三步是组织施工, 这项工作主要由县文物管理所的同志负责, 我主要在业务上作些指导。

在开展上述工作中, 我们遇到了几个难题: 一是魏源故居的朝门已全毁, 要不要复修? 二是故居的围墙, 原来都是干打垒土墙, 已损毁了很多, 是按原貌恢复, 还是把老的摧倒, 重建新的? 三是第一栋正房与第二栋正房之间的天井之中, 原有一个过亭,要不要恢复?

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一方面认真学习《文物保护法》及文化部、 国家文物局和省文化厅、 省文物局的有关文件, 另一方面在当地村民中进行认真调查访问, 从而找到了解决上述难题的方法, 并形成了一致意见:一是朝门必须按原貌复修, 二是原有围墙必须保留, 被毁的部分按原貌修复, 三是院内的天井保留, 已毁的过亭暂不复修, 只保留遗址。

维修之后的魏源故居朝门, 是在原来的朝门遗址上重建的。 为使这个朝门能修旧如旧, 我们花费了不少的时间精力, 我与县文物管理所的同志在魏源故居附近考察了四座类似的朝门式样, 参照这些朝门的建筑规模与风格进行设计制图。 在进行朝门的设计制图时, 正值三伏天酷暑时节, 我的办公室仅有一部咯咯作响的吊风扇, 不做事都汗水直冒, 但为了赶时间, 我只好一边擦汗, 一边画图。 经过几天的努力, 把图纸和设计方案作了出来, 立即报省文物局审批。 省局分管古建维修的段承烈副局长看了这个方案和设计图, 满意地说: 这个方案符合古建筑“修旧如旧” 的原则, 你们在施工当中一定要作到按图施工呢。 后来, 在整个维修施工过程中, 我们始终坚持了“修旧如旧” 的原则,从而使维修工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当年,成功地接待了纪念魏源诞辰2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参观团, 赢得了国内外专家、 学者、 各级领导及各界人士的好评。 日本魏学专家藤间生大先生在参观时说: “想不到魏源故居还保存得这样好。 ” 省文物局段承烈副局长在验收这一维修工程时说: “ 魏源故居维修得象模象样 , 保持了 原貌。 ” 在这项维修工程中, 本人作为一名专业技术骨干, 虽然熬了不少夜班, 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 但能使之顺利完工, 并得到各界的好评,内心的喜悦不言而喻。

1994春夏之交, 省文物局通知我们将位于邵阳市区内的“北塔” 、 “水府府” 申报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并要求三天之内要把申报材料送到省文物局。 当时,我和市文物工作队队长钟志忠正在洞口县,协助县文物管理所做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昌塔” (现为省级) 的测绘与“四有” 档案编制工作, 得知这一消息之后, 我们立即从洞口汽车站搭车回邵阳市, 并把洞口县文管所所长黄慧湘也拉来了 。 在途经隆回 县城时, 我想起了一个问题: 座落在隆回的魏源故居, 现在还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能不能抓住申报第四批“国保” 的机会, 将其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呢? 我立即将这个想法向钟队长汇报, 钟队长听了我的意见, 表态说: 你是这方面的行家, 你认为行, 那就报吧, 但要马上通知隆回县报材料才行呢。得到钟队长的同意, 我立即行动, 在车到隆回汽车站时下了 车, 快步往县文物管理所赶, 找文物管理所的同志商量魏源故居申报国保的事。 当我到达县文管所住地时, 大门是紧闭着的, 一打听, 原来他们几个人都在魏源故居动员住户搬迁。 当时通讯条件又差, 我只好告诉胡光曙所长的爱人, 要她通知老胡赶快回来, 并与我们联系。 交待完了之后, 我又马不停蹄地赶回邵阳市, 当天下午就组成了钟志忠、 曾佳柱、 黄慧湘和我为主的申报国保单位的材料编辑组, 并连夜开展工作。

我们在整理北塔和水府庙申报材料的同时, 又一边将魏源故居已有的资料进行整理成册, 一边等待隆回县文管所报材料上来,可是直到第三天, 老胡才匆匆地赶来。 这时, 魏源故居的申报材料已基本上完成, 他带来的材料只作为附件而已。 第四天清晨,我拉着老胡一起去省文物局报送申报材料,可是, 老胡说: 我来得急, 没带差旅费呢。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他特意来报材料, 连差旅费都没带! 我只好给他垫上, 先把申报材料报上去再说, 以免错过时机呢。 我们到达省文物局时, 各地市的申报材料已基本上送到了, 省局的领导正在整理打包, 准备送国家文物局。 当他们看到我们送去的几大捆申报资料时, 高兴地说: 你们两三天时间就整理出这么多质量较高的申报材料, 效率真高呀。 我说: 这还得感谢省局领导的关照, 我们邵阳目前还没有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当然要抓住这个机会呀。 当省文物局将我们的申报材料上报到国家文物局时,国家文物局的专家说: 魏源故居的申报材料很不错, 要是早报上来, 那早就是全国家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了 。 1996年, 经国务院批准, 魏源故居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此, 邵阳市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现了零的突破。 消息传来, 我感到非常兴奋, 因为自己曾为此付出了努力,并取得了成效。

自此之后, 魏源故居的保护管理工作逐步加强, 成立了魏源故居管理所, 正科级事业单位, 配有专职干部多名, 先后定为县、市、 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常年对外开放, 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参观游览者。 近年来, 在魏源故居附近还建立了接待站, 使其保护管理更趋完善规范。 虽然离开文物部门多年, 但看到魏源故居能有今天的面貌, 我对曾为之付出的努力感到由衷欣慰。

【作者简介】 刘伟顺, 男 , 隆回县人,1983年湘潭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 文物专业副研究员 , 现任邵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 邵阳市魏源文化艺术研究院理事长兼院长。























来源:《魏源研究》杂志

作者:刘伟顺

编辑:卢春玲

阅读下一篇

返回隆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