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魏源题咏邵阳山水(上)

来源:邵阳日报 编辑:马美姣 2023-12-13 08:53:19
 
—分享—

魏源一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眼观海国,腹孕乾坤。然而,他不管走多远,都心系故土,不忘家乡。

魏源的家乡在今隆回县魏家塅,当时属邵阳县。他的著作、信札,总以“邵阳魏源”署名。尽管他“州有九,涉其八;岳有五,登其四”,足迹遍及赤县神州,却深知“看山须看故山青”,不肯放过家乡的望云山、白马山、高庙潭、白水洞,就连名不见经传的狮子山、石龙山、沙洲上,都留下了他题咏的诗联。

魏源小时候生活在家乡魏家塅,这里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相传魏源的启蒙塾师颇有才华,时常带学生去塾外河边观柳林、赏桃花,并指导学生吟诗作对。有一次,先生命学生即兴咏柳。魏源诗最后一句“柳絮飞来片片白”,给先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后来,魏源中了进士回乡省亲,大宴宾朋,请塾师坐首席。先生因弟子高捷南宫而兴奋不已,席间乘着酒兴信口开河,指着魏源说:“想他当年跟我初读,即有过人之智,他那首咏柳诗的结句精妙无比。诸位请听……”先生摇头晃脑吟道:“柳絮飞来片片红。”众人一听,满座哗然,都说先生红白颠倒,不足取也。魏源见状,不慌不忙地说:“诸公勿哗,先生只说了结句,前面还有一句‘夕阳返照桃花岸’呢!”为先生解了窘。

传说终归是传说。而在魏源诗集中,最早吟咏家乡山水的诗,是三章四言古体诗《秋夕》。这三首诗作于1811年,字里行间可窥见少年魏源喜爱自然而又好静的个性,以及他努力上进、勤奋求知的精神。诗中虽然没有出现明显写青山碧水的诗句,但从“苍然夜气”“桑榆未晚”“肃肃草虫”等诗句中,可以感受到农村生活的静谧与温馨。

也是在这段时间,魏源还写了一组五古《村居杂兴十四首》。组诗写得自然、空灵、静美,既充满田园生活气息,又富含人生哲理。这里撷取其中的一些诗句,略作解读如下:第一首诗的首句“风高林影定,夜气生空凉”,末句“乐哉空山空,悲哉长夜长”,三个“空”字,平添空寂、空灵之感。第二首诗前两句“池中太古天,受此众林影。风来一时动,不改虚明静”,写的是屋前水池及其周围的树林,却寄寓了诗人清虚明静的心境。第六首诗描写黄昏时的田野景色,以及农人穿着粗陋单薄的衣服,迎着山风劳动的场景。其首句“日尽四野白,余辉在山顶”,开门见山,晓畅明白,一改魏源往常诗风。第十一首是写景怀人诗。去年黄莺在树上啼叫,故人在树下分别,今年树上依然莺在叫,树下人却不知去了何方。由此生发感慨:“谁念听莺人,各隔武陵谿……谁为一心人,白头听黄鹂?”魏源从小好静,默而深思,晚年更是出家向佛。第十四首诗写“四面奇峰绕”的山上人家,这里“开牖面朝阳,得日最为早。四野鸡未啼,一室已先杲”。诗的最后一句“置身天地外,何羡红尘浩”,借山上人之言,发诗人之思绪。

在金潭那片广阔而肥沃的沙洲中央,坐落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魏源故居”。故居的大门上,镌刻着一副描写此地风光的对联:“沙洲回碧水;朗月照金潭。”此对联系魏源撰于1814年前后。联中的“碧水”,指的是故居后面那条曲折回环、水碧如油的金水河。

青少年时期,魏源偕友人登临过被家乡人称为“小五岳”的望云山、白马山、大东山、庞家山、丫吉山,也都写了诗联。如在1813年前后,他写过一副《题望云山禅寺联》:“邱壑怡神,烟外青峦添画意;江山入韵,天边白鸟助诗情。”望云山又名首望山,在隆回县城西北60公里,距金潭15公里。联中的望云山,山岭叠嶂,林木苍郁,青翠的山峦在烟岚中时隐时现,一行白鹭向天边飞去。面对如此美景,真的是:江山如画亦如诗,画意盎然诗情溢。

题写望云山禅寺联不久,魏源的二叔魏辅邦命他给观音阁题联。他共题了两副,一副抒怀铭志,另一副侧重写景的联云:“登阁凭临,碧树几行留晚照;开窗纵览,青山一抹送晴晖。”观音阁建在金水河东的通衢旁,阁高数丈,四面开窗。阁西河岸,原有几排柳树。游客登阁凭览,眼见一抹青山,数行碧树,晚照晴晖,好一幅优美的水墨画,令人赏心悦目。

(陈扬桂,湖南省作协会员、文史研究员)


来源:邵阳日报

编辑:马美姣

阅读下一篇

返回隆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