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魏源研究丨傅婧思:共产党人的目光

来源:《魏源研究》杂志 作者:傅婧思 编辑:卢春玲 2023-12-18 00:00:00
 
—分享—

1942年, 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 , 一个少年, 在地下党的引领下, 加入了抗日游击队。 因为表现突出, 很快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 后来, 他接连参加了 “ 渡江战役” “解放上海” “抗美援朝” 。 战场上, 炮弹炸裂、 碎片横飞, 他总是冲在最前! 1957年, 为了跟随王震将军去垦荒, 他举家从安徽迁徙到大东北, 一次砍树, 突发意外, 他为了护住战友, 自己却被倒下的大树砸断了右腿。 再后来, 这个伤残老兵, 被硬生生地扣上了“ 当权派”的帽子。 孩子们替他委屈 , 偶尔抱怨两句, 可他总是很平静, 他说: “咱们的党, 就像学走路的孩子, 刚开始都是摇摇晃晃, 走几步, 就会稳的。 ” 这个人, 是我的外公。 在外公生命最后的日子里, 虽然瘸着腿, 却坚持做着义务巡逻员,守护着一方安宁。 我一直记得2008年的7月1日, 外公领着党员在党旗下重温誓词, 眼中那深邃而坚定的目光。 那是老党员饱经沧桑又无怨无悔的目光。

工作后,我又遇到了这样的目光,那是我的老书记, 我的入党介绍人。 2009年, 莫桑比克遭遇飓风袭击, 马普托机场化为废墟。 上级号令: 支援! 老书记主动请战。 可灾区不仅高温酷暑, 更可怕的是瘟疫肆虐,老书记执意要去打头阵。 虽然书记因身体原因已经离开了我们, 但我会经常想起, 书记出发非洲前, 在我的入党志愿书上, 签下他的名字时, 眼中那明亮而殷切的目光, 那是书记告诉我: “危难之际, 共产党人要挺身而出、逆流而上的目光。”

老一辈共产党人的故事像一本鲜活的党史, 引领着我的成长, 也滋养着我身边的人。 孟柯生, 我的同事, 一名航线工程师。他敏锐地发现, 在国内, 引导飞机停靠的系统, 都是美国或德国研发。 倔强的他, 每天工作之余, 要么钻进飞机肚皮底下, 要么泡在实验室里。 三年死磕, 最终拿下了“一种航空器泊位系 统” 的专利。 而在专利人的那一栏, 我见他填的是“ 安徽民航” 。 我很好奇, 于是问他: “你那么拼, 最后连名字都不留下, 你为了什么 呢? ” 孟柯生回答: “为了不被卡脖子。 ” 在他的答案里,我读懂了“亦有星星火, 作歌靠少年” , 我不会忘记这个少年眼中那清澈而自信的目光, 那是一名预备党员起而行之、 勇挑重担的目光。

“饱经沧桑、 无怨无悔” “挺身而出、逆流而上” 不同的目光汇聚成老一辈共产党人相同的品格, 那就是“ 在组织需要的时候, 光荣出列” 。 而如同孟柯生一样, 身为新一代党员的我们, 如何才能不辜负前辈们和14亿人民的目光? 答案是, 我们已经在路上。 2020年9月8日 , 庄严的人民大会堂, 机场集团被党中央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基层党组织” 。 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病毒席卷、 天地失色时, 我们立下“安徽大门我来守” 的誓言; 是服务高危旅客时 “隔疫不隔爱”的真情关怀; 是在密闭的机舱, 从内壁到过道, 从座椅到行李架, 从阅读灯到遮光板全面消杀, 绝不容病毒藏身的决心。 而这些, 不正是新一代党员起而行之、勇挑重担的模样吗?

180年前,魏源老先生投出了“睁眼看世界” 的目光, 100年前, 毛主席等13名青年投出了“改造中国” 的目光, 虽然他们的身影已渐渐地隐没在历史深处, 可正是他们眼底的光如同星辰照亮了一代代人的路。 100年,对于一个人, 很长, 但对于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党, 正值青春年华。 未来, 我愿和广大党员一道, 用忠诚和担当, 续写新的篇章。远方, 美丽的中国梦和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必然会在共和国的星空上交织出更璀璨的光芒。

【 作者简介】 傅婧思 ,女,2017年至2021年期间, 获安徽省国资委 “好家庭、 好家风、 好故事” 主题演讲比赛一等奖, 第四届全国 “魏源杯”演讲大赛银奖等奖项近10次。







来源:《魏源研究》杂志

作者:傅婧思

编辑:卢春玲

阅读下一篇

返回隆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