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魏源研究 | 钱蓉:魏源故里仙境花瑶

来源:《魏源研究》杂志 编辑:卢春玲 2023-11-23 09:28:40
 
—分享—

隆回,一片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这里诞生了“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让隆回人顺着伟人的目光, “敢为天下先”;这块神秘的土地,世外桃源、心灵净土、你我不想醒来的梦境。这里孕育出的景奇、人美、习俗独特,仿佛是人们心灵的桃花源,喧嚣浮华的过滤器,住在当地的居民乐在其中,外面的人走进后,沉醉其中,不知归路,洗却了内心的浮躁,忘记了时间的存在,生命以本真自然的状态无限的舒展着……

花瑶仿佛是一块被世俗遗忘了的古老安宁的净土,这里隔绝了灯红酒绿,摒弃了喧嚣争吵,在远离城市的边缘,自成桃源。古树、流水、人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与人相融为一。在这里,绿色是一道神秘的屏障,只有静静的靠近、深入,才能领略到隐藏在其中的风景。

旺溪瀑布群,青山孕育的一帘幽梦

沿着旺溪峡谷的诗意行走,那些横卧溪流的巨石,缠绕古树的藤蔓,迎风绽放的山花,都成为了美丽的诗意羁绊。当我们被这种诗意震撼,停下脚步时,就看到了旺溪瀑布群,有的温文尔雅,有的彪悍凶猛,有的美妙绝伦,引人入胜。

“哗啦啦”,像是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是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哗啦啦”,还夹杂着大人小孩玩耍嬉笑的声音,近了,近了,冥冥中好像有一种暗示牵引着我们,去和什么相遇。山路一转,一丈白练直挂而下,与石头相撞击,如飞珠溅玉。站在旺溪瀑布下面仰望,“飞流湿行云,溅沫惊飞鸟”,多么壮观的场面,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旺溪瀑布群,坐落在隆回县小沙江镇旺溪村,距小沙江镇12公里。这里瀑布相连,潭潭相接,层次分明,自然景象蔚为壮观。瀑布周边绝壁怪石嶙峋,楠木成林。白练飘飞处,云雾升腾,银珠飞溅,拍石击岸,大自然以自己的神工和鬼斧铸就了一幅浑然天成的江山秀丽图,谱写了一曲曲美妙的大自然乐章。

花瑶古寨,寨中有树,树中有人

蔽天的大山深处,横贯山岭的盘山公路,高低起伏,若隐若现,宛如一条回环曲折、飘浮不定的丝带,自然随性地环绕在青山绿水间。车行于其中,像是游走在画中一般。

跨过一道隐形的门槛,我们进入了崇木曲,此时,眼前又是另一番光景,别有天地。这里平均海拔1419千米,年平均气温10.9℃,古树常绿,四季如春。现存树林面积3.8公顷,有百年古树325株,其中树龄在300年以上的28株,最古老的树距今已达1000多年,高达几十米,古拙苍劲、盘根伏地,需四、五人牵手才能合围住。

山寨环抱于古树之间,掩映于群山之中,寨不离树,树不离寨。在封建历史长河里,花瑶在民族迁徙中,他们深入密林,古树是他们的命运之神。千百年来,他们的祖祖辈辈继承着“砍树宁可砍人”的传统,用生命去守护着它,视如神灵,虔诚地膜拜着它。

万贯冲梯田,人与自然交响曲

放眼望去,周边的梯田集中连片,有万余亩,一片绿色,仿佛一块青翠的琥珀镶嵌于大山之中,当地的人们称之为万贯冲梯田。万贯冲梯田始于秦汉,是瑶汉民族历代先民共同创造的伟大成就,为山地渔猎文化与稻作文化糅合的历史遗存,这一撼人心魄的人类文明,承载着当地古老的民风民俗。万贯冲梯田的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水有多高,田就有多高,得益于自然的恩赐,无须人工灌溉。梯田的海拔高,坡度陡,依山势回旋盘绕,茫茫山坡,层层叠叠,整体布局恢弘。

几间木楼散落其间,升起袅袅炊烟,映衬着梯田,浑然一体。置身其中,恍若处于桃源人的村子,居民好客,有朋自远方来,以礼相待,真心诚意,热情有佳,将家中的好吃好喝全部搬上席面,野菜粑粑、瑶山蜂蛹、虎形山腊肉、柴火鸡等当地特色美食,让人回味无穷,口齿留香,不禁连连称赞,甚至愿为了这一桌佳肴,不辞长做花瑶人。

食饱酒足后,喝一杯主人送上的金银花茶,芳香,甘甜,顿时觉得神清气爽,身心轻灵。隆回盛产金银花,现有种植面积达21万亩,年产金银花一万余吨,是中国的金银花之乡。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作了明确的定性,久服金银花可以长寿轻身。

大托石瀑,花瑶的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并非乌托邦式的虚无缥缈。我们每个人内心中,都拥有我们向往的香格里拉。隆回虎形山瑶族乡的大托村,群山逶迤,石径蜿蜒,云雾缭绕,古木参天,吊楼掩映,流泉飞瀑,金银花开,山歌互答,彩裙飘逸……这神话般的世界,就是我心中的香格里拉!

我们从虎形山出发,来到大托。劈面而立的灰白色山崖映入眼帘,宛如一幅美丽壮观的瀑布倾泻而下,在明媚的阳光里闪闪发亮。当地人把它称作石瀑,是攀崖运动的最佳场所。这鬼斧神工、大气浩然的石瀑从天而降,如英雄一样悲壮、凄美!攀缘而上,站在石瀑之巅,我们被眼前的盛景折服了,壮观、惊艳!石瀑底下散落着一些瑶家木屋,古树与巨石点缀其中又互为掩映。奇形怪状的石头比屋子还大,如果在雾中蓦然撞见,仿佛天外来客。

大托古村隶属虎形山花瑶乡,寨中的木屋依山势散落,古树巨石参差其中,相互掩映。大托石瀑是一处十分罕见的地理奇观。石瀑飞流直下,雄伟壮观。花瑶人逢传统节日都会举行“爬石瀑”比赛,惊险刺激。

村子里的每一缕炊烟,每一扇柴门,每一根竹觉,每一首山歌,都传递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最原始的信息,表达着花瑶香格里拉山民最纯朴的欢乐!自然和谐的鸡鸣犬吠,巧夺天工的挑花裙,原始粗犷的山歌对唱,都显示出大托村寨诗意般的美好!

花瑶·神秘古老的民族

花瑶,听名字就是一个花枝招展的民族。好比深闺中的闺秀,花瑶村寨也总是藏在深山绝壁之间,不易被发现。发现一个花瑶山寨就像偶遇一个美女一样,你肯定会对她那奇特的风情和生活方式深深地痴迷。寨子里的妇女们特别的爱美,她们上下的穿戴都着有各式精美的图案,色彩艳丽而又火辣。于是,这里的瑶族就有了美丽的名字“花瑶”。

早年的民族认定中,这支独特的古老部落被圈在了“瑶族”的范围里。花瑶,是一支充满神秘的古老民族。5000多瑶族同胞就封闭在这荒野的大山里,忠实地传承着先祖最为古朴纯真的生活。

想要追溯花瑶人的渊源,只有破解瑶语这个密码。花瑶礼俗歌谣“夜甩”和巫术咒语“夜皈”,说的是花瑶祖先从黄河南下,在乱世中颠沛流离,到达浙江、福建等地,后迁徙至江西吉安府,在田卢居住。由于种族纷争,花瑶人再迁两广地及云贵,在烽烟里辗转来到湘西南山区,集合于洪江,后散居在雪峰山脉中段深山而繁衍。“讨念拜”和“讨僚皈”深深记录着那些难忘岁月的遗痕……

讨僚皈·花瑶人的盛典

在花瑶的传统节日“讨僚皈”,瑶汉同胞聚首一方,一起欢庆,载歌载舞三天三夜,祈祷着和平安详。我们幸运地在农历七月初四这天,赶上了“讨僚皈”最为隆重的纪念活动,亲身领略到了浓郁的花瑶文化和纯朴的瑶族风情。

参加节日的人们都做了精心的装扮,以最美的姿容出现在这个隆重的节日里。在花瑶古寨,极具特色的花瑶服饰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游客接待中心的建筑设计正是以花瑶帽饰及挑花为创意点,色彩鲜明,特色浓郁。

在集会地点,穿戴着艳丽的民族服装的人聚集在一起,宛若一片花的海洋,与周围的绿林相较之下,化成了衬托花朵娇艳的绿叶。出乎意料的,轮番而来的三场大雨,把人群分分合合折腾了三次,依然热情不减。从山地高处往下看,聚散的人群像是一朵七彩的鲜花含苞绽放,又宛若风雨之后出现的美丽彩虹。大雨,浇湿了人们的衣袜,滋润了人们的心田,萌发出绿绿的嫩芽,生长蔓延,绽放成人们脸上的笑容,给每个人希望、温暖。

演出开始了,雨势不减,花瑶姑娘在雨中轻盈曼妙的舞姿,淡定纯净的神态,开阔了观者的眼界:人生,不是等待暴风雨过去,而是要学会在暴风雨中跳舞。她们的多情眼神,让台下的小伙子爱慕不已。难怪花瑶的婚俗程序复杂,从提亲到订婚,要历经一连串古老、怪诞而繁缛的礼仪,如此多情可人的瑶家姑娘,当然只有经得过重重考验的小伙子,才能娶得佳人归。

挑花·承载历史与爱情的花瑶文明

东汉的应劭在《风俗通义》中记载,瑶族祖先“积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大山里的风光娇媚多姿,大山里的女人天性爱美,瑶山原始古朴的自然风光给了花瑶女性无限的灵感。春天百花的鲜艳;夏季树木的青翠;秋日落叶的金黄;冬时飘雪的洁白,通过花瑶女性的一双巧手,被挑进了纱布里,挑花对于花瑶人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惊艳的视觉冲击。对于没有文字的花瑶人来说,挑花以独特的方式书写了一部穿在身上的史书,花草树木、飞禽鸟兽、人物生活、古老传说之类与花瑶人的根基息息相关的元素,通过巧妙立意,合理布局,一针一线镶嵌在一块块纱布中。

一条成年女子穿的统裙大概要飞针走线二十五万多针,陆陆续续需挑刺六个多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不愧称为花瑶人粗纱布上的“长城”。做成的衣服,看起来新奇、繁缛、艳丽绝伦、火辣抢眼。穿着花瑶特色服饰的女子,远看色彩近看花,从头到脚都是花的世界、色彩的海洋。她们娇美的身影闪动在那绿意葱茏的山野,远远望去,俨然束束耀眼的山花。各位来宾们被瑶家姑娘的美和精湛的挑花技术深深地吸引了,都举起手中的相机,激动地一次又一次地按下快门,急切地想将眼前的美人、美景留在自己的相机里,去分享给更多的人欣赏。

呜哇山歌

呜哇山歌·天人合一的劳动号子

花瑶族人个个都是善歌的能手,他们不需要专业的五线谱,也不需要咬文嚼字的精致曲辞,在砍柴、狩猎、挑担及田间劳动时,随着自己的心情,跟着感觉走,曲不离口。“饭养身,歌养人”,男女老少都把唱山歌当做最快乐最开心的事情。唱者有情,闻者倾心,婉转动人的民族歌谣,仿佛一阵清风略过心房,让人沉醉不知归路;又如山间潺潺流水,清灵动人。这歌声不禁让人联想翩翩,好似月光之下,瑶家小伙对着心仪姑娘的窗子,以眉目传情,用歌声表意,展开热烈地追求。

花瑶呜哇山歌渊源流长,千百年来,花瑶人独自居住在封闭的大山里,过着自给自足、与世无争的生活,原始古朴的自然风光给了花瑶人无限的激情和灵感,它是花瑶劳动人民在田野山岗劳动时灵感的呐喊和激情的呼唤。

听着被称为“民歌中的绝唱”呜哇山歌,我们的感觉正如一位作家所形容:时为高天大风呼啸,时为空谷巨鸟和鸣,时为江海“轰”地举起千堆雪,又“哗”地跌成万斛珍珠,滑过古滩,流入金黄的沙地……整个空旷的山谷回荡着一片“呜哇”声。

滩头年画《老鼠娶亲》

滩头年画·塞落民间的守护者

收藏颇丰的鲁迅先生有一件十分珍爱的珍藏品,他一直将它挂在床头,且在《朝花夕拾》中有活泼生动的描写,这一被其列为一号珍藏的藏品,便是年画《老鼠娶亲》,而它的产地,正是湖南隆回滩头。在造型立意上,滩头年画夸张,粗犷,似与不似之间,求神而不求形;隆回乃“三辣之乡”,滩头年画的色彩同样具有“三辣”之味:艳丽、鲜明、对比强烈,能给人以兴奋、欢快而热烈的视觉张力,装饰性强。

渊源悠久的楚文化传统,独特的湘中民俗民风和人文地理环境孕育了滩头木版年画的特殊面貌和丰富内涵。与沿江水陆交通便利的“桃花坞”“杨柳青”等地木版年画相比,滩头年画不受西洋画、文人画的影响,保留着淳朴、稚拙、幽默的美感特色,更具有一种强烈的原始生命力。它不加修饰,宛如朴素大方的山野村姑,散发着浓郁的泥土芳香,并以浓烈的湖南“辣味”而独放异彩。

在这种作品面前,人们感到了艺术的圣洁与崇高。出自劳动者之手的艺术品,闪烁着平易而睿智的光亮,以宽厚博大的品格,传递着我们民族幽默自信的情感气息,历经千百年生生不息,其中的力量和奥妙如黄土般朴厚,如蓝天般清澈,平易而壑智。

来源:《魏源研究》杂志

编辑:卢春玲

阅读下一篇

返回隆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