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魏源研究 | 曹砚农:雪泥鸿爪亦珍闻 ——名人日记中魏光焘掠影

来源:《魏源研究》杂志 编辑:卢春玲 2023-11-28 09:09:10
 
—分享—

徜徉古籍,对话先贤,常因“遇见”“干货”而拍案称奇!特别是记述清末当时重要人物彼此往还关系的私人日记手稿,珍贵难得。

笔者曾“造访”湘籍人士日记时,“遇见”另一重量级湘籍名人的第一手资料。虽雪泥鸿爪,却喜出望外。这位重量级人物就是隆回先贤魏光焘;而日记作者为长沙余肇康。

魏光焘(1837—1916),派名扬纪,字光光邴,号午庄,湖南隆回人。弱冠投效湘军,以军功起家,官致云贵总督、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闽浙总督,人称“魏制府”、“魏制军”、“午帅”。其“从边吏到疆臣”的传奇人生惊艳世人、激励后昆。

余肇康(1854—1930),字尧衢,湖南长沙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分工部主事,历任湖北地方要职,官至江西按察使、法部左参议。1906年任湖南粤汉铁路总公司(以下称“湘路公司”)总理,主持修筑长沙至株洲铁路。

余肇康笔端,与魏光焘相逢的片断如下:

甲午九月:魏光焘率部北上抗日途经武昌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以干支纪年称“甲午”,这一年,日本畜意发动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七月初二日(8月2日),清政府仓皇应战,中日“甲午战争”正式爆发。同年八月(9月),清军退出朝鲜,战局日趋严峻,魏光焘在湘“征兵”后率部沿鄂北上,途经武昌。

同年九月十六日(10月14日):仕鄂湘人余肇康在武昌拜见魏光焘,日记云:

“渡江谒前署新疆巡抚魏午庄方伯(光焘),温恂稳练之貌见于言表,奉命募湘军六营赴山海关,归吴清帅节制,坐谈久之。”

当时,余肇康榷笼汉口牙厘专局,居江北,而督、抚衙门在武昌,故言“渡江谒”,一个“谒”字,体现了对受访者的敬重。余氏虽寥寥数语,却都是鲜活的历史记忆:

其一,当是时,甲午战事紧急,朝廷起用“湘军旧将”,于是魏光焘卸任“署新疆巡抚”,迅速率师北上,“赴山海关,归吴清帅节制”,反映了甲午战场上,淮军在海陆战事中相继败北,清政府急于依靠湘军换回颓局的历史背景。其二,增补史料遗缺、充实细节:如《湖南近百年大事记实》记载:八月(9月),湘抚吴大激(即吴清帅)率湘军先期抵达山海关,魏光焘在湘“募兵勇”,“不久……魏光焘、余虎恩等陆续统兵北上。”余氏所记: “募湘军六营”(按:湘军每营五百人,共计三千兵勇),为魏光焘“募湘勇”史实填补了数量空白:其“统兵北上”的时间,也由“不久”,具体到“九月十六日”(10月14日)屯武昌:“归吴清帅节制”,说明是直属吴大激所率“精兵强将”。其三,名人日记中的人和事,较之刻板文献,更鲜活、感人,临危受命的魏光焘,“温恂稳练之貌见于言表”,在余肇康的笔下,一位处变不惊、勇于任事的征战将军跃然纸上、凛凛可敬。

甲午战争最终以中国割地赔款结束。正如晚清高官荣庆所说: “主弱权分,将骄兵肆,二三忠义,实难换回。”战后,湖南人士痛定思痛,但未沉沦,拯救国家和民族的责仟感反而增强。十六年以后,年逾古稀的魏光焘参加了收回铁路权益的护路斗争。

庚戌九月:魏光焘在长沙参加护路运动

保路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清政府出卖川汉、粤汉铁路权益——“存路救国”的爱国运动。邵阳文史专家马少侨先生写过《魏光焘参加护路运动》一文(载《湖南政协报》1987年12月10日)。

文章写道: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从美国合兴公司收回粤汉铁路权,由湖南商绅集资兴筑,到1910年4月,邮传部尚书盛宜怀假借名义,公开(向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大举借外债,并建议将以前各省铁路公司集股商办铁路之权从人民手中掠夺过去,名为‘收归国有’,实为重新出卖。当时湖南商绅在同盟会会员的倡导下掀起护路运动。”常驻议员曾继晖等代表省谘议局于庚戌(1910年)“八月初五日(9月8日)专程来邵阳,请卸任回乡的前封疆大吏魏光焘为代表赴京请愿。魏光焘激于正义,当即驰赴省垣,草折上奏。”郑重指出: “……一旦以外款输入,使湘省亿兆人生命财产均无保存之日,势必纷纷诘难,谓前此赎路无款,则以责之吾侪小民:乃于基础既立之余,辄又顾易之他。民虽至愚,何能甘心!”

至于 “为于路事晋省”的详情,马文付之阙如。余氏日记透露有鲜为人知的细节,笔者将其转述如下:

八月二十七日(9月30日)——九月(10月)上旬,魏光焘“为路事晋省”后,受到湘路公司、省谘议局议员、商绅各界的轮番聚会欢迎,并忙于接待、应酬。

九月十一日(10月13日)下午,“商外债”(要求取消清政府与四国银行团借款草约)会议在魏光焘住所召开。会上,午帅同意“单衔入奏(即单独直接面对皇上的启泰)众乃喜”。赢得谘议局、商会、教育会等与会代表一致赞誉。

十一日会后至十三日,为草拟“单衔”奏折稿时段,十三日(10月15日)晚11时,午帅携折稿亲赴余肇康寓所,两人商讨至深夜。余氏为之“增损二百余字”。

十八日(10月20日),魏光焘“拒债商办”上疏折定稿,由巡抚杨文鼎代奏。《湖南通史·近代卷》(湖南出版社1994年版)称:“保路运动迅速展开……官绅余肇康、王先谦等人、以及湘抚……改变了态度,先后参与争路……卸任闽浙总督魏光焘上疏拒款,湘抚杨文鼎即据以上奏”。修史与原始资料交相辉映,激活历史记忆!

庚戌诞祭日:魏光焘赴左文襄公祠上香行礼

经历“抢米风潮”的星沙,民生凋敝、社会动荡,成功“草折上奏”的午帅未遽然离长,曾经的“湘军旧将”,在等待告慰老上级、老前辈左宗棠的最佳时日,作也许是最后的依依惜别。

庚戌十月初七(1910年11月8日),是左宗棠诞辰98周年,地方官绅将在左文襄公祠(位于城北西园)隆重举行公祭。这是个难逢的日子,魏光焘早早地来到左公祠,(余肇康约早上7点50分到,就已见“魏制军先在”)回首戎马生涯,深感左宗棠知遇之恩:弱冠投效湘军,以军功起家,同治八年(1869年),三十二岁的魏光焘以平定西北回乱有功,由营官而统军、授道员衔。得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提携赞誉,打开他仕途向上通道,从而一发不可收拾,同治末,实授平庆泾固化道,光绪七年(1881年),任甘肃按察使,光绪十年(1884年)冬,调补新疆布政使……直至疆臣,思绪万千、恩情难以言表。这一次,要顺将上奏请愿之义举告慰左公:事情也有了结果,奏折“奉硃批:‘邮传部知道。钦此。’”

十月十一日(11月12日),心愿了却的魏光焘,就要离开长沙回到邵阳静谧的“湖山别墅”去了。一大早,余肇康急忙“过魏制军送行,并送川资、火食四百元”,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人长相拥,互道珍重…….

【作者简介】曹砚农,研究馆员,湖南省文物局资深专家,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来源:《魏源研究》杂志

编辑:卢春玲

阅读下一篇

返回隆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