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魏源研究 | 严春惠:读《冯雪峰评传》

来源:《魏源研究》杂志 编辑:卢春玲 2023-11-27 09:43:33
 
—分享—

读陈早春、万家骥合著的《冯雪峰评传》很舒心,虽读过两遍,仍觉不忍释手。

冯雪峰这个名字,我是在建国初期的读书生活开始知道的。冯雪峰主编的《文艺报》伴我度过了硝烟滚滚的朝鲜战争。其时,我常常被其中所阐发的理论所吸引、所折服,从中汲取过无尽的知识力量。它是我青年时代的良师益友,哺育过我的成长。《评传》的两位作者以令人敬佩的勇气和胆识,仗义执言,用丰富翔实的史料、缜密强劲的逻辑力量,在极其错综复杂的历史纠葛中拨乱反正,去伪觅真,明辨是非;鞭辟入里,涤荡泼在冯雪峰身上的污泥浊水;同时又以传主异乎寻常、充满艰难险阻的丰富经历及其对中国新文学事业的特殊贡献为根据,明晰地勾勒出冯雪峰献身革命和文学事业的历程,个性鲜明地展现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这位诗人、文艺理论家、作家、战士感人至深、堪称楷模的光辉形象。读来实在使人如释重负!

《评传》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传主性格上“浙东人老脾气”(鲁迅语)的生动描写及深刻揭示。从某种意义看,冯雪峰后来的悲剧实际上是他性格的悲剧;反映出在那个伟大而又时见怪诞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刚正、善良、无论如何都不忍丢却做人良知的中国广大知识分子的悲剧。冯雪峰“严格而不免执拗,朴素而失之偏激”(唐语)的性格特征或隐或显地贯穿于《评传》的始终。这就使“评传”的“评”有了一个坚实而令人信服的基础,使读者在阅读中可能具体感知传主的生存过程,并进一步把握其中蕴含的主体性必然因素。 《评传》的这个特点对传记写作应该是一种开拓性启示。日下有些作家评传只不过是其传主作品的注释加评论的。

《评传》处处都闪现着敢说真话、实话的史家风范和学术自觉。孙小宁同志在《书生本色终一生》一文中介绍说,“陈早春是在研究鲁迅中开始研究冯雪峰的。研究伊始,冯雪峰还没有得到平反,对他的研究尚处于禁区。陈早春的一篇《冯雪峰的现实主义初探》,因此被一家刊物退回,编委委婉地要求他将文章观点改得棱角小一些。但他却抱有‘宁愿不发表,观点也不轻易改’的信念,并着手与人合稿《冯雪峰评传》。”尤为可敬的是,当郭沫若还健在时,陈早春即著文指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那篇署名“杜荃”攻击鲁迅的文章正是郭沫若的手笔。当时,有人替他捏了一把冷汗,而他不仅泰然处之,而且声言,“他还有资料可以证明”。真是铁骨铮铮,肝胆照人!冯雪峰的一生,引起争论、误解、非议最多的莫过于冯雪峰被打成“右派分子”以后。 《评传》作者坚持真理,维护正义,于《在政治大批斗的漩涡里》一章中,对冯做了客观细致,有据可查的叙写,澄清史事,还历史以本来的面目。据悉,某“权威人士读后,称此书可以作为这些历史纷争的范本。”

《评传》作者更大的建树在于,倾注心血全面评析了冯雪峰各个时期的文学创作,高度评价了他卓越的艺术造诣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深入探讨了冯雪峰一生的理论著述和译作,系统地阐发了传主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广博深邃的理论体系,充分肯定了他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巨大贡献,使读者从中获取多方面的启迪和教益。

毋庸讳言,《评传》也有自己的不足:一是某些表述还需要字句斟酌。比如,开篇首句“在中国……只是……都必然地……同中国共产党……”这样的概括,显然失之于宽泛。二是个别评论似觉不甚严谨,这主要是指第三章五节。该节对冯雪峰译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事迹当然是诸多赞许,但最后却写道,“他的译作,以今天的眼光看,就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并当即指出其缺点和错误是:第一,他译介了《新俄文艺政策》一文,“传进来”“文学史阶级斗争的工具”这一口号,“导致文艺界近半个世纪的论争”;第二, “冯雪峰翻译的法捷耶夫的《创作方法论》一文,包含有要求作家掌握辩证唯物论的创作方法意思”。

我国文艺界近半个世纪的论争说到底是一个关于文学本质及其社会功能的大讨论。诚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其讨论往往涉及文学阶级性问题。但能不能把它简单地说成是由“文学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这个口号所“导致”的呢?更何况,历史已经无可辩驳地证明,正是“文艺界近半个世纪的论争”促进了我国文艺界认识的步步深化,奠定了我国现代科学的文艺理论的基础,推动了我国现代文学事业的蓬勃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应该怎样看待这个论争呢?再则,倡导或者要求作家掌握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方法论,同“要求作家掌握辩证唯物论的创作方法”是不同的两码事。以世界观代替创作方法,固然是错误的,荒谬的。但不能否认在以往的论争中,有些人正是以批判后者而拒绝排斥前者这样的事实。问题是相当复杂的。不必为贤者讳,如, 《评传》所描述的冯雪峰自然有他的缺点和错误,但在这个问题上他到底走出多远,好像还需要条分缕析,做到恰如其分。人的活动,各存其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 “以今天的眼光看”冯雪峰的某些形状,是不是妥帖?何况“今天眼光”,绝非终极真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冯雪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将为更多的人所认识、认同。 《冯雪峰评传》实为难得,读之使人感奋。不过,就在如释重负之后,仍有丝丝惆怅,心理上好像不尽满足。

来源:《魏源研究》杂志

编辑:卢春玲

阅读下一篇

返回隆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