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个课堂 三次飞跃——记隆回县推行“大教育、大课改”

来源:县教育局 编辑:redcloud 2014-07-14 17:56:17
 
—分享—

一百多年前,隆回先贤魏源,著《海国图志》,发“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呐喊,一场中国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的思想改革运动,由此风起云涌。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在同样的土地上,在这120多万人口的国家级贫困大县,隆回教育人以其“教学生十几年, 想学生几十年”的教育良知,以先贤“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改革精神,再次掀起一场席卷全县400 余所学校、8000多名教师、19万多学子的“县域全覆盖式”的教育大改革,描绘出一幅“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的新时代改革长卷——“大课堂•大教育”。

这是逼出来的凤凰涅槃。几十年的传统课堂,“一言堂、题海战”一直是中国式教育的骨骼,“悬梁刺股”、“凿壁偷光”被奉为读书人的最高境界。然而,“三更灯火五更鸡”之苦,换来的却是“百无一用是书生”之痛,“油锅里捞孩子”,成为全社会的急切呼声。2010年,局长彭和生主政隆回教育,一场前所未有的课改革命拉开序幕,在隆回教育的紫陌上,出现了一闪一闪的课改星光,“均衡、优质、和谐、特色”发展理念渐渐成形,“三个课堂”应运而生,最终汇成一条星光的河。

 

教室课堂,聆听生命成长的拔节

 

教室课堂是“大课堂•大教育”的主战场,变教室为学堂,改教书为育人,这是彭和生抛出的第一个锦囊。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下,师生“导、演、评”的“双边多维”活动,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推向极致。学生主体地位的最大化,也促成了课堂生命力的最大化。

教育信息化是课堂腾飞的翅膀。作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隆回人再一次放眼未来,以“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投入建设资金 7000多万元,教育信息化跻身全省、全国前列。“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等“三通两平台”成为隆回教育改革的一柄利器,划破传统课堂的呆滞和沉寂。穿越时空的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学习变成了在百花园里考察旅行。在隆回,100%的教师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90%达到了熟练水平,70%能自制课件;除体育以外的所有学科、每天的全部学时,均使用“班班通”,“班班通”做到了班班用、人人用、时时用。省教育厅统计,近年全省上传教育资源总量,隆回最多;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隆回最好。

教师备课改“单兵作战”为“集团作战”,融“导•学•习”案于一体,先集体讨论,再分开执笔,最后集体修正。同时将每一优秀课案均上传到资源网共享,有效破解了传统备课“只有疲劳,没有功劳”的困局。

在隆回雨山中学初一2班的教室里,每八张桌子面对面地排着,学生组成一个个学习小组。“喜欢这样坐么?”记者想知道这样打破常规的形式能承载什么样的内容。被访的女生扬起一脸的幸福喜悦:“喜欢,大家交流起来更方便”。其他学生并不满足这个答案,七嘴八舌的补充:“我们这样坐,感觉大家很平等,很民主。”上课铃声响起,学生鱼贯进入他们熟悉的领地。自读、自悟、合作、交流,一切都驾轻就熟。如春笋林立的小手,仿佛“我们和老师对话,将来我们和世界对话”的宣言。走上讲台的“小老师”,无论领读,或者互动,或者评价,都有模有样。在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中,在你来我往的擂台赛中,即使老师已经宣布下课,学生仍然意犹未尽。一声课改响,几番春意融。校长范晖认为,由“讲堂”到“学堂”,松开了捆了教育身上的第一根绳子。高效课堂与快乐课堂是一对孪生姐妹,高效课堂最大功德不在于分数和考试,而在于塑造了什么样的学生群体,培养了学生什么样的能力。他说:“课改所造就的学生,即使去卖菜,也能比别人多卖几斤。”

在隆回最北端的麻塘山中学,八年级学生肖辉对一堂历史课一直记忆犹新,“我们不仅收集了很多台湾历史罕见的资料图片,而且,还模拟了台湾的风土人情排了一场小型的话剧。”肖辉说,那是他感觉“最有趣的历史课”。对此,麻塘乡中心学校校长刘其辉说:“能让学生围绕一篇课文或一个知识点,主动收集各种各样的资料,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他从学生多触角搜集资料的方式,看到了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东西。

“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孩子”,是隆回教育人的理想。隆回的改革,抓初中,带小学,促高中,纵横延伸到县域内所有学校。无论是天真烂漫的小学,头悬高考利剑的高中,还是先天不足的特殊学校,走进任意一个课堂,只见学生或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或大胆展示,质疑与释疑的辩论声此伏彼起,课堂被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近年来,隆回考取了10余名北大清华骄子,学生考取二本以上的录取率达30%,创造了隆回教育史上的奇迹。

 

校园课堂,滋养生命的另一方土壤

 

传统教育之痛,证明了单凭一个教室课堂,载不动教育这艘船。隆回在历经“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摸索、沉淀、创造之后,以贴近学生生活情境的方式,将生活体验、体育活动、社团活动、文化艺术等引入校园,使校园课堂成为种植学生品德、能力、兴趣等综合素质的园圃。为解决校园课堂没有专业教材和专业师资的短板,隆回县编写了《校园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等资料,开展讲座与竞赛,制定了“一天一活动,人人都活动”制度。

懂得善良与感恩,是人性中最可贵的东西,东方红小学由此将赈灾义卖引入了校园活动,在买与卖的过程中,学生有了对苦难的理解与同情,懂得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六都寨学生的感恩操、万和学校的亲情教育、司门前学校的魏源故居德育基地,以无声胜有声的体验方式,将学生引入一个团结友爱的情感天堂。

兴趣活动,是开发生命潜能的通道。金石桥中学的剪纸,司门前镇中学的雕刻以及布贴画,或可爱或稚拙的构图,融合了传统文化教育、思想美德教育,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现力。虎形山的花瑶挑花、七江的炭花舞、滩头的年画艺术,展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识,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以及对理想生活向往。2008年和2009年,金石桥中学的剪纸作品《老鼠抬轿》等10余件作品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的春晚播放。而荷田中学则是以诗联文化的古典寒香,展现了国学经典无与伦比的美,他们的《芳草集》和他们街头送春联,蓬勃起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2008年荷田中学被确定为湖南省诗联教育基地,师生作品多次在国家、省级报刊杂志发表,并连续三年入选《邵阳诗联》和《隆回诗联》。

体育活动,是增强体质,锻练身体、培养意志的手段。隆回县广泛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大课间活动,被誉为“湖南第一操”的隆回二中课间操,万和实验中学龙腾虎跃的校运会,以及全县的太极拳入场式,以吐纳山河的气势,展现蓬勃的生命力。山界回族乡和虎形山瑶族乡的民族体育,呈现出民族元素与时代元素的融合,板鞋、蹴球、毽球,既是体育精神的发展,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社团活动作为教育教学的一部分,是培养个性化人才的一个重要载体。隆回一中的红杏文学社,二中的默深文学社,造就了一拨一拨的文学闯将。此外,象棋、书法、器乐、歌舞等各类活动如繁花竞放在各校,托起了高考之外的第二条路,一批批小记者、小画家、小摄影家、小发明家横空出世。

学会保护和自我保护,是比父母和教师保护更有效的保护网,为此各个学校开展了应急安全演练、防火防盗防骗讲座、食品安全讲座、并在楼道上划生命线,一张囊括交通、食品、自然灾害等全方位的安全网,成为学生无形的保护衣。

生存,从学会自理开始。学会生活自理,从幼儿园开始。叠被子、穿鞋子,别看这些小小的孩子,这边拉一下,那边压一下,十多分钟过去后,一床床大被子被他们整得方方正正,鞋子系得一丝不苟,让人赞叹不已。

活动是文化的表现,文化是心灵的营养。无论是墙壁文化、制度文化、课堂文化,还是生态文化,它们共同构筑了五光十色的校园文化,构成了学生的情感载体,并以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的一举一动。今天的隆回,每一所学校都有独特的校园文化,无论什么形式呈现的校园文化,都因为一个共同的使命,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所以让学生沐浴在真、善、美中成长。

 

社会课堂:鹰击长空地试飞

 

如果说教室课堂是基础,校园课堂是依托,那么社会课堂则是在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断层处架设的桥梁。身处一个拒绝闭门造车的时代,理论与实践相剥离的教育是不可想象的。一次随父母的远行、洗一次碗、洗一次衣服、给群众写几幅对联、替父母站次柜台、甚至购物砍一回价,都是一种学校与社会的对接方式,都是迎接未来的一种准备。实践是学生的羽毛,有了它,才能飞得更高更完美。

隆回的社会课堂覆盖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所有学校,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实践方式,科学选择内容,精心设计活动,“一周一实践,人人都实践”。

东方红小学2013年学生暑假作业不同寻常,他们被要求和父母一起上一天班。一次与父母共同的生活体验,使孩子懂得,当医生、摆小摊、送快递……无论什么职业,生活并不容易。一次用心良苦的活动,远远胜于一百次的说教,一次追随父母的行走,一次社会与生活的初级体验,使学生懂得了父母,懂得了爱,以及如何爱。

地处云雾之端的小沙江中学,注定与金银花有着某种密不可分的缘分,孩子们自小就与金银花结下情缘,所以他们的课堂实践在繁花似锦的金银花海中展开,用手触摸、用耳朵倾听、用相机拍照、用DV录像、用铁锹镐头挖掘……一代代新花农在这溢金淌银的摇篮里成长,一方富民产业有望在新一代身上变得更大更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隆回职业中专让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也树立了自信。

在隆回县特殊教育学校,有一群折翼的天使,他们或聋或哑,为了使孩子能有一个幸福喜悦的现在和一个阳光明媚的未来,学校并不满于使学生识文断字,老师们给学生开设了模拟超市,教他们包饺子,绘画、刺绣,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建立对生活的信心。功夫不负苦心人,126名特殊学生中,已经有20多人成功进入普校学习。聋哑学生刘民志,后来考上长沙特教中专,现在深圳一画室上班,月收入在当地中等水平。上帝关闭了他们人生中的一扇门,特殊学校打开了他们人生中的另一扇窗。

与小学、初中的重体验、重领悟相比,高中则偏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校本选修、研究性学习是隆回高中学生的必修课。一中学生的《感受花瑶魅力,弘扬创新精神》成果被编入了湖南省高中教材。二中的研究性学习涉及到了环保、旅游、网络、民族文化等四十多项内容,见解独到,内容丰富,其中29个成果获国家和省级一、二等奖。即使专家见了,也生出“后生可畏”之叹。而指导老师认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所迸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是最大的荣誉。

 

浴火后的重生

 

隆回教育人,怀揣以“以父母之心办教育”的执着,通过教室课堂、校园课堂、社会课堂的改革与实践,最终汇成了“大课堂.大教育”的惊涛拍岸。

今天的隆回校园:琅琅书声、笑语荡漾,活力身影、激情迸发,勃勃生机、生命狂欢……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和教育部及省、市会议先后20余次推介隆回教育。隆回连获“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县”、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校外教育示范基地”、“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县”、“湖南省芙蓉创新奖”、 “全省教育强县工作先进集体”等系列殊荣。隆回教育改革为贫困县域的人本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解读模式,“大课堂•大教育”的破茧成蝶,成为隆回超越古老花瑶、天下银花的又一闪亮名片。

 

 

图为隆回县荷田乡中学学生在上书法课

 

 

图为隆回县第三届初中生排球赛一幕

 

 

图为隆回县特殊学校教师在教聋哑学生包饺子

 

 

图为隆回县华星职业中专教师在给学生示范酒店服务礼仪

 

 

 

来源:县教育局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隆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