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新闻网讯(通讯员 袁雪洋 唐浩钧)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各级党委组织推动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响应建设生态宜居“和美湘村”号召,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新工匠”乡村振兴博士服务团在学院卢健松教授、姜敏副教授、院团委书记徐浩森老师和校帮扶办公室副主任刘璇子、马越五位老师的指导下深入湖南省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白水洞村开展实践服务活动。服务团依托自身专业优势,对白水洞村的两栋村集体用房进行改造设计并顺利完成施工,交付村民使用。在活动过程中,服务团采取“工匠合作”“小微示范”的创新模式,积极推动引导当地人居环境的改善,探索“和美湘村”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
建筑与规划学院“新工匠团队”乡村振兴博士服务团基于湖南大学在湖南省隆回县开展的“百校联百县兴千村”乡村振兴专项“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团成员由17名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乡村人居建设研究领域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组成。自2012年湖南大学在湖南省隆回县开展定点帮扶工作以来,在服务团成员参与下,完成了包括白水洞赫曦小学、彭一莲自宅、米兰植染坊等多个小微项目,此次村集体用房的立面改造更新是服务团成员在白水洞村的又一次探索。
博士服务团成员与当地工匠合照
服务团在承担白水洞村集体用房改造任务之初,首先对建筑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现场测绘工作。他们精确记录了两栋建筑的尺寸、结构和现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随后,服务团运用专业的建筑建模软件,根据实测数据对两栋建筑进行了三维数字化建模。针对建筑的现状和潜在问题,服务团成员与当地村民进行了详细的前期沟通,了解村民的需求和期望,收集他们对项目改造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改造后的建筑不仅在功能和美观上得到提升,而且能真正服务于村民。
博士服务团成员了解当地村民对集体用房改造的期望
在完成前期测绘调研工作后,服务团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进行设计工作,从墙面整体的色彩搭配与花瑶传统文化以及周围环境的关系,再到每一个建筑构件具体交接的方式,服务团成员都经过了细致地考量与设计,通过不懈地努力,设计方案经过多轮讨论、修改和完善后,最终成型。
博士服务团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进行设计工作
在施工阶段,服务团成员与当地工匠进行了细致的交流。这种互动不仅让当地工匠有机会了解和掌握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方法,同时也让服务团成员从当地工匠身上学习到丰富的传统技艺和营建智慧。在墙面上漆的过程中,服务团成员通过细致的比对选定最后墙漆材料颜色,并与经验丰富的工匠共同商讨确定了最佳的刷漆方法。在服务团成员与当地工匠的共同努力下,两栋集体用房的改造最终按照预期效果完成。
博士服务团成员与当地工匠共同进行施工
村集体用房立面改造前后对比
集体用房立面改造设计融入传统花瑶服饰色彩
在白水洞村的集体用房改造项目中,服务团通过“工匠合作”和“小微示范”的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两栋闲置建筑的实用性和美观性,更为其他村民建房或更新提供了借鉴与参考。这次改造不仅是一次物理空间的更新,更是对乡村人居环境提升的一次积极探索。服务团成员深刻感受到,真正的“和美湘村”建设,需要的不仅是现代技术与设计智慧,更需要对当地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与当地工匠的紧密协作。这种融合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的合作模式,是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和提升人居环境的关键。通过这次实践,服务团成员探索了改善人居环境的新途径,为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同时也为服务团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博士服务团成员合照
一审:杨晓 二审:马美姣 三审:罗勇军 终审:隆正平
来源:隆回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袁雪洋 唐浩钧
编辑: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