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女报 | 259名隆回乡村"科技娃娃兵"炼成记

来源:今日女报 编辑:喻无瑕 2023-06-01 08:51:06
 
—分享—

文、图、视频:今日女报 / 凤网记者 周雅婷 实习生 单雯萱

一尊“诺贝尔”雕像,正对校门广场一角。下课、放学,孩子们从“诺贝尔”前经过,总会去“握个手”;广场对面,是一块展板, 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记录着自 2019 年以来,孩子们和老师一起拿下的全国各大科技赛事中的奖项与荣誉……

这里,是邵阳市隆回县岩口镇藕塘完全小学(以下简称藕塘小学),一个距离湖南省会长沙近280公里的山区小学。

5月27日,第44 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颁奖仪式中,这所山区小学的师生成了焦点——他们拿下“学生科技创新 成果作品”一等奖,是全省 36 个获奖学校中仅有的两所乡村学校之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教兴国,就要从娃娃抓起,让未来的科学家自己冒出来!”为了让大山里的孩子也能拥有科技创新能力,这些年,扎根乡村教育23年的藕塘小学校长陈勇敢于“尝鲜”,在校园播种“科教之花”,也收获了 259 名“科技娃娃兵”。

启蒙!校长拿40余万元填补科教“窟窿”

“早安,孩子们!”5月29日清晨,太阳早早升起。推开教室门, 六年级一班的 29 名孩子等待开启 新一堂科技课。

孩子们期待的眼神,让陈勇很是欣慰。

藕塘小学是隆回县有名的乡村学校,现有259名学生。此前, 这里只是一所再普通不过的村小,学生们都来自附近的村庄,对科技是“零接触”;如今,这所村小里设有专门的编程教室,教学楼顶有一块无土栽培实验田,厕所里的红外线冲水器更是学生们自己的作品。

而这些变化,都得益于这位校长——陈勇。

陈勇是隆回县资深教师,有着23年中小学教学经验。 2019 年, 他 任 职 藕 塘 小 学 校长。而这一年,对于教育行业来说,是变革之年,更是教育大年——随着《加快推 进 教 育 现 代 化 实 施 方 案(2018-2022 年)》《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等文件相继出台,国家教育部重点部署的教育规划中提到“促进农科教相结合”。

相比大城市,这个地处湘中山区的村落像是被遗忘的角落,这里的学生不能及时享受技术带来的改变。

如何让山村小学孩子接触更多科学知识,值得深思。陈勇要打破现状。

初到藕塘小学,陈勇的信念是“办出适合学校办学条件的特色”,他利用科学和技术的教育来尽可能地弥合乡村和城市之间的教育差距。为此,他多次参观隆回县金石桥镇小学、中学的科技展览室,向专家讨教。

很快,陈勇遇到了“科技办学”的第一道坎:没钱。

学校的会计告知,公用经费本就不足,除去正常的教学开支,根本没钱去搞科创教学。想来想去,陈勇决定自己来承担。他带上家里的银行卡,取了几千块钱,给孩子们添办科教用品。

“赌一把吧,为了孩子们的未来。”有了第一次,就有无数次。5 年时间,只要学校缺钱了,陈勇就拿出家里积蓄,截至今年 5 月,他前后贴补了 40 余万元。

一开始,校长的执着也并非所有家长都能理解。

在藕塘小学259 名学生里,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家里只有老人。相比做实验、 搞发明,老人更看重的是考试成绩。在一次无土栽培水稻的课堂上,陈勇被当众“泼了冷水”——一位旁听的家长当着学生的面质疑“课件内容有违农作物自然生长规律”,嘲讽他“是不是以后要给孩子们上一堂没有妈妈也能生娃的科技课”。

陈勇顶着压力,还是希望将科教继续。他带孩子出去参加实践活动和比赛,鼓励 孩子们与全省小学生竞争。眼见创造的作品和比赛获奖越来越多,家长们也逐渐重视孩子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教育。

竞赛!课堂内容“孩子们说了算”

以赛促学,是藕塘小学最重要的科教理念。校长和老师们以比赛为契机,带领学生们与全省优秀学子同台竞技,“学别人的经验,做自己的实践”。

藕塘小学教导主任马孝则还记得,第一次竞赛是 2020 年参加湖南省青少年创新科技大赛。

马孝则在学校任教15 年,此前从来没有走出过县城参赛,这一次要到省会比拼,难免有些紧张。意料之中,他带领孩子们创作的作品止步于县级赛,没能报送市级赛,更是无缘省会。

“一定要做出更好的作品。”马孝则和教师张文哲想了办法——孩子们想象力无穷尽,那就让他们做有兴趣的实验。

2020 年的一堂课上,张文哲问学生们对哪些科学感兴趣。有学生说:“既然有磁悬浮列车,为什么我不能做一个磁悬浮脚环?”还有学生父母务农,总是被蚊虫叮咬,他想发明一个有着显微镜精度的放大镜,能及时把叮在身上的蚊虫赶走……

张文哲全部记下来,他要上一堂“孩子们说了算”的课。

就这样,4 年时间,藕塘小学师生参加的省、市、县级科技创新比赛所获奖项达 158 件。其中,科技组师生们发明的大型公厕红外线智控冲水器不仅拿下了湖南省一等奖,成为 2021 年邵阳地区唯一被推荐参加全国第 36 届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的科技项目,还被授予了国家专利,并在岩口镇其他 20 多所中小学校推广使用。

一根手臂粗的支撑架,上头顶着一个伞状的罩子,周边延伸出 8 根拼接成的晾衣杆,微风吹过,晾衣杆被经过罩子的气流带动,绕着中心的支撑架旋转……

在今年湖南省第 44 届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中,藕塘小学六年级学生蒋恒杰、蒋雪梅、陈思颖发明的自然风旋转干衣架获得一等奖——张文哲就是他们的指导老师。

“三个孩子从创意到制作再到讲解,全是自主完成。”当孩子们将“发明”制作出来,而不再只是平面图纸上的设想时,他们的喜悦显而易见。

“他们从家里拿了很多挂衣架的扎条,还把自己夏天的衣服拿出来打湿后挂在旋转衣架上,测试承重的过程很繁琐,但他们都没有放弃过,反而很期待比赛。”张文哲看到了他们的成长与变化,“大山里的孩子更希望得到外界认可,展示自己的风采”。

张文哲说,科教实验就像一颗种子,在大山里播种,早晚会迎来丰收。

见证!小小的实验里有大大的震撼

“看!扑克牌真的不会掉下来。”5月29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走进藕塘小学实验室,旁听了一堂六年级二班的科学课。

陈勇给学生们“变魔术”——他把一个普通的杯子装满水,再抽出一张扑克牌放在水杯上,小心翼翼地倒过来,扑克牌像是被“吸”在了杯子上,水也像摆脱了地心引力般还留在杯子里。有学生举手问其中的原理,陈勇笑着说:“这和压强有关,大家翻开教科书,我们来学习这一部分。”

“魔术”教学,在藕塘小学很常见,如今负责科创教学的老师一共有10位,老师们会把科学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趣味实验,激发孩子们对科学和知识的渴望。

最简单的实验能给孩子们带来最大的震撼。一次上课,张文哲讲到“莫比乌斯环”,单纯的讲述难以让学生们集中注意力,讲小话的声音都能盖过老师。他问:“大家觉得自己能做得出来‘莫比乌斯环’吗?”孩子们纷纷起哄、摇头。

于是,他走下讲台,扯下了学生一页空白作业本,再借了一卷胶带,将纸条扭转一百八十度后粘结。演示结束,学生们都安静下来,认真思考。

很多时候,为了拓宽学生的想象力和认知,张文哲还会将一些科幻小说里的设想拆解成孩子们能听懂的语言。比如,《三体》第二部中有关黑暗森林猜想,他将文明间的生死存亡比作孩子们常接触的游戏输赢;而讲《乡村教师》时,他也会提到牛顿三大定律……

张文哲最喜欢的一本科幻小说里曾有这么一句话:“给岁月以文明。”他觉得自己在做的事情也是如此,用点点滴滴的科学知识,为孩子们漫长的未来铺路。

实践!田间与空中的科教乐园

大山里的科创教育与城市学校有何区别?

在藕塘小学,这个问题有答案。孩子们的科学创造力与每天路过的田地、作物息息相关,校外一块实践田,承载着这些留守儿童学习的快乐。

“我会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黄桃、辣椒等作物的栽培实践,这里面有好多学问。”今年油菜收割的季节,陈勇带着学生们在油菜地里开展“寻找菜籽油的踪迹”的科普调查,还邀请了村里种植经验丰富的农民“现场教学”。教学楼顶的天台,也是孩子们最爱去的地方。在那里,他们可以不定期地上来接受无土栽培水稻的培育学习。而天台有两处特别的实验室,一是能够容纳近 150 稻苗的圆形栽培池,二是在其上方的空中轨道水稻车。

“我们在设计无土栽培科学劳动实践基地时,就想与数学教学进行衔接。”陈勇说,矩形、不规则的田地好找,圆形的却难有。因此,2020 年他带着学生们砌起了圆形栽培池,“我们上数学课学圆的部分时,也能让孩子到楼上去量圆的半径,实际计算一下圆的面积,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种的产物多了,天台空间供不应求。有学生问陈勇:“既然水稻脱离了土壤也能成活,能不能把它拔出来,就像楼房一样,一层层地种在空中?”陈勇受学生启发,利用天台的建筑构造,做出一个轨道式的空中栽种基地。他请外面的师傅帮忙做了一个轨道车,车身由几个大箱子组成,水稻就栽种在里面,浇灌系统是根据此前学生获奖作品改装而来。

“之前就有学生和老师说,因为我们种的是早稻,和村里错开了时间,所以每回山里的麻雀都来‘光顾’我们的稻田。”陈勇说,这次他们换上了中稻,“要是麻雀还来,学生们怕是还会设计驱赶麻雀的作品咯!”

“我在班上问谁以后想成为科学家,三分之一的学生都举手。”陈勇说,孩子的梦想值得保护,但老师们都很清楚——乡村孩子的科技路还很长,“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我们要做的就是尽一切可能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见识外面更大的世界。”

编后>>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乡村教师就如“夜空星光”,照耀着山区孩子的“科技梦想”,越来越多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孩子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将一闪而过的思维火花创造成实用的发明。

然而,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基层基础薄弱等现实问题值得关注,还需要各界共同发力解决——政府层面,需要加大对乡村学校科技教育的阵地建设,给予技术与资金支持;学校层面,需要开设更多科技课程,为科技创新埋下珍贵的种子;家长层面,需要懂得呵护孩子珍贵的科学梦想,培养他们对科技的兴趣爱好;公益层面,需要更多社会组织走进山区,给予学校和学生更多帮助……

正如《早安隆回》歌词所述,“你伴我迎接灿烂的曙光,迎接崭新的黎明……”期待更多在大山里成长的孩子能抬起头,仰望科学的星空!

来源:今日女报

编辑:喻无瑕

阅读下一篇

返回隆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