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望云峰 | 寒武 彭丽珍:罗长江长篇叙事散文诗的开拓者 ——与著名作家罗长江一席谈

来源:隆回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卢春玲 2021-02-08 15:44:16
 
—分享—

1

罗长江,一部大写的书。一坛窖藏的酒。一位潜心“炼丹”、挑战“极限”的文坛独行侠。一位全才、怪才和奇才。


2

长江先生以诗歌入道。1976年3月处女作《白云深处》(组诗)在湖南日报发表时配发两幅插图,占了小半版,组诗诗意盎然,给标语口号充斥的诗坛吹进一股难得的清新之风,迅即引起人们关注。是年9月,随湖南青年诗人代表团赴井冈山等地访问,随即有组诗《井冈诗笺》刊发于《诗刊》1977年2月号,引起诗界前辈葛洛、臧克家 、 贺敬之等关注 。其中之一 《井冈晨雾》1978年入选广东省初中语文课本时,他还在老家当农民。1987年台湾《创世纪诗刊》首次编辑出版“大陆名诗人专辑”,收入21个大陆诗人的100余首诗作,其中就有罗长江先生的12首。

他创作的第一篇散文《月夜·乡情·故乡河》获全国游记文学二等奖,担任评委的姚雪垠先生认为“不像游记”,却为一同担任评委的冯牧、江晓天等文坛大咖所称道,评委会主任王蒙击节称许:“简直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随后在名刊《散文》杂志频频露脸,主编贾宝泉以“本刊生力军”称许。他的散文集《杨梅梦里红》(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与张家界大峰林对话》(作家出版社2004年版)问世后,前者被论界视为艺术品位甚高的“ 超拔的美文”;后者被著名诗人、评论家彭燕郊、陈望衡、肖汉初等视作“构思恢弘,显示了构建美的世界的腕力”,“有一种站在自然、人生、历史制高点的俯瞰感和穿透力”,是“诗人型的散文精品”。其中《风景的绝唱》入选职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鸳鸯瀑,秋日的私语》入选《中国20世纪散文精华》。

他的长篇小说《山国》(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7年版)被视为散文化小说创作的成功尝试。他的长篇传记文学《西蒙·波娃》(辽海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在海外一版再版。他的长篇报告文学《张家界:神话与绝唱》(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版)出版后,著名评论家施战军、何西来、李朝全和著名作家唐浩明、王跃文等热情称道 “ 这部书的视野开阔 、 叙事宏大、文采飞扬”,“文学品位非常高”。他的长篇报告文学《石头开花》在2020年湖南省委宣传部组织的扶贫题材作品评奖中,以绝对优势斩获一等奖,著名评论家龚旭东撰文称:“作者凭着扎实深厚的文化积累与生活积淀、扎实深厚的艺术功力和掌控能力,创作了一部经纬交织、文体交融、多重协奏的文本,给常态化的报告文学写作注入了新的元素、带来了新的风采与启示,既诗意、灵动、超拔,又宏阔、思辩、深刻,既有深邃厚重的历史感,又有壮丽斑斓的时代感,文学性与思想性俱佳,充满审美张力。提供了一个‘报告文学还可以这么写’的有探讨意义的独特样本。”


3

这些努力和成果,仿佛都是为他主攻长篇叙事散文诗做准备。

用著名评论家聂茂的话说:“罗长江在文学之路上出道较早,成名也早。作为文学湘军实力派作家之一,他的创作执拗而俊朗,特色鲜明,且在散文、诗歌、纪实文学、小说等领域均有不俗的表现,而成就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却是长篇叙事散文诗。……2012年由《芙蓉》杂志全文发表、并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及时推出的《大地苍黄》,可以视为罗长江在长篇叙事散诗探索中的集大成者,达到了新的创作高度。这部10余万字的作品融合了小说、诗歌、散文、摄影、绘画、音乐、戏剧、民间文学等多种文体样式,创造出一种独具特色的超文本,在传统文学教科书中,我们很难找到一种与其作品相对应的、明确的归类。在激情的键盘敲击下,文本充满谜一样的书写,罗长江沉湎于象征、隐喻、模棱两可的符号和语言的流泻中不可自拔,他那自由奔放、风格多变、充满情感张力的一系列文本早已打破时空和地理的界限,神秘的民间话语里布满记忆、想象、情爱、呓语和沾着野花的泥土气息,他像一名莽汉,在美的诱惑下,义无反顾投身于对诗歌意义群无涯际的探寻和开掘。”(《民族史诗的隐喻与镜像》,载《湖南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

“大地”五卷本由《大地苍黄》《大地涅槃》《大地芬芳》《大地血殇》《大地梦想》等五部长篇叙事散文诗组成,分别为怀想一个村子的美丽与沧桑、见证一条老街的前尘与今生、憧憬一片峰林的缤纷与神迹、还原一场昨天的战争与记忆、聆听一阙天·地·人的交响。2016年12月,湖南省文联、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等四家单位为“大地”长篇系列作品举办研讨会,来自国内的几十名评论家、学者就罗长江长篇叙事散文诗创作之鲜明的艺术特色,成功的跨文体写作尝试和神秘湘西世界的呈现而集中展开研讨;文学期刊《创作与评论》2017年3月号的“文艺湘军研究”栏目为”大地“系列作品编发评论专辑;迄今已有近10万字的评介文字见诸报刊。著名评论家、编辑家龚旭东、王涘海分别认为“大地”系列“是诗性洋溢之新文本、全文本”;“罗长江先生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文本,是与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第五文体”。

著名评论家王志清一直跟踪罗长江的长篇叙事散文诗写作。他先后以《让人豁然开眼的全新文本》(载《西北军事文学》2014年第六期)和《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罗长江大地系列散文诗之纵论》(载《创作与评论》2016年3月号)为题,盛赞罗长江以立体长卷式的全新文本,美丽地装点了散文诗寥落的天空,为散文诗长了脸,也使散文诗的呵护者与歧视者们看到了散文诗并不黯淡的前景。”王志清先生认为“长篇作品最棘手的也就是结构”,“罗长江的‘大地系列’形成了‘一个完满的整体’,‘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最能够反映罗长江创新精神,最能够表现作者掌控全局的认知能力,也最非常适合表现诗人汪洋恣肆的才情与胸襟,最适合展示其高远而开阔的视野,最适合表现一种激荡情思和磊落风神的壮美”。他以散文诗史上第一次用散文诗正面描写战争的鸿篇巨制《大地血殇》为例,“需要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胆量和气魄,更需要驾驭和掌控的实力。作者将战争写成了文化,融纪实文学、民间歌谣、小说、戏剧、诗歌于一炉,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艺术手段,探索与发掘散文诗写作的种种可能性,这种述说,拿捏得非常的具有分寸感,且又拿捏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上,如愿铸就了一部诗性洋溢的史诗新文本。”

诚然,罗长江涉足长篇叙事散文诗,是抱有野心和雄心的。

痛感于国外长篇散文诗能够写成经典,写成诺贝尔获奖作品;而偌大一个中国,长篇叙事散文诗写作却是寥寥无几。于是,如他在《大地苍黄》的自序中所写:“身为湘人,‘霸得蛮,不信狠’之性格于是暗暗作祟了。我想仿效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乡贤魏源公,也来‘吃’一回‘螃蟹’试试。……我们有必要承接源自波德莱尔关于散文诗辽阔、自由、舒展无尽的传统。我们有必要承接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散文诗里泥土的苦涩气息,让‘风雨的夜空和泥泞的道路’自然而然出现在这方天宇。我们有必要摈弃并清算‘不是照耀的而是点缀的’宫灯式的散文诗模式,以及关于散文诗写作的种种画地为牢、作茧自缚的陈腐观念和为博取廉价效果而矫情、滥情的轻率作风。我们需要自己照耀自己,同时照耀世界。”

洋洋百万言的“大地”五卷本,规模和体量当是中外叙事散文诗之最;更重要的是“跨文体写作”为主打的艺术探索与实践,为拓展散文诗写作手段、容量与空间,产生不容置疑的革命性乃至颠覆性。从内容到形式所具备的开拓性和原创性,则如著名评论家秦兆基先生所言:“应该是《战争与和平》一般的煌煌大著。长江先生的追求可以用司马迁《报任安书》的几句话来概括 :‘ 究 天人之际 ,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力透纸背的抵达——从罗长江“大地”系列看长篇叙事散文诗》,载《创作与评论》2017年3月号)。秦先生是唯一获得中国散文诗理论终身成就奖的权威人士。他引用王蒙在《文体学丛书·序言》中的有关表述:“文学观念的变迁表现为文体的变迁,文学创作的探索表现为文体的革新。文学构思的怪异表现为文体的怪诞,文学思路的僵化表现为文体的千篇一律,文体个性的成熟表现为文体的成熟。”进而充分肯定罗长江的“跨文体写作”,“体现了一种文体自觉。一种对于文体打造的自觉追求。”古往今来,能够对一种文体做出特别贡献从而成为文体作家者少之又少,长江先生矢志于此而卓然一家,功莫大焉!著名评论家龚旭东称:“借用散文诗鼻祖波德莱尔的一个词‘颤栗’,我认为长江散文诗创作必将给中国的散文诗带来新的‘颤栗’。”(《兼容并蓄:文学创作的另一种可能》,载《创作与评论》2017年3月号)。著名评论家王幅明则直接使用“长篇叙事散文诗的开拓者罗长江”(《散文诗品·序》,河南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这样的表述。

潜心“炼丹”,挑战“极限”。种瓜得瓜的长江先生在长篇叙事散文诗领域的成就与贡献,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并将对世界范围内的散文诗写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4

儒雅,真诚,有深度,有气场,低调而充满自信,平和而洋溢热情,这是罗长江先生留给我们的基本印象。

读他的简历,务过农,教过书,做过文学专干,办过报,从过政。

他当过农民,在生活的最底层为起码的温饱和尊严苦苦挣扎。他把苦难做为垫脚石,自强不息,玉汝于成。长江先生是本邑唯一“入仕”作到厅官的文化人。在一般人眼里,他算是功成名就了。他在“夫子自道“里却直抒胸臆:“视文学为宗教,视作家为职业”,其浸透骨髓的文化人本色可见一斑。用他的话说,唯有如此,方才对得起曾经的艰难!人家退下来有失落感,他却真切获得了一种解放感。一个华丽转身,便是他文艺创作第二个春天到来之时。不再为俗务缠扰的罗长江,大隐隐于市,潜心诗书画,只问苍天一粟,不管天荒地老,乐在其中矣。他曾不止一次在有关场合说:今天我们为张家界骄傲和自豪,明天张家界为我们骄傲和自豪!这既是激励大家,也隐含了他与大家共勉的一份雄心。

采访在长江先生的书房里进行。

无意中发现他的书法雄健大气,自成一格;他的绘画生动稚拙,别出机趣。字也好,画也好,与众不同,却又雅俗共赏。他说他作画纯属偶然。十年前,一位做出版的朋友准备做一本流域题材的绘图版图书,邀他完成文字部分。交稿的时候,这位朋友忽然问他能不能画。他本想说自己从来没学过画,也没画过画,可说出口却是“试试吧”。随后,利用春节假期,一支硬笔昏天黑地的画呀画,一口气画了百十来幅。画稿寄出后,做出版的朋友作复:画作很棒。第一次画画有人出书发稿费,那份高兴劲可想而知。此后有“老家人物”系列,“老家风物”系列和诗书画一体的“竹枝词”系列在报纸上辟专栏连载,反响不错。2015年8月,“罗长江书画展”在长沙举办,著名画家、省美协主席朱训德称道“长江先生的画非常有智慧,有湘西人特有的聪明劲,而且表现得非常突出”。著名画家、省美协原常务副主席王金星说:“长江的书法洒脱、流畅又稳健苍劲,其诗书画一体,有情趣,有哲味,品位甚高,是典型的新文人画路子”。实力派书法家、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胡紫桂先生感叹“像长江先生这样文采、绘画、书法齐头并进的艺术家并不多见”。著名评论家李元洛先生撰文称:“长江的字,长枪大戟,铁马金戈,既有汉魏碑刻的神韵,也有现代工艺美术的装饰趣味;长江的画,流溢着草根的芬芳,活泼着诗人的妙想,同时又注重以神写形的写意以及基于现实而又超于现实的变形。长江的书画整体风格可称拙朴华茂。拙朴,即是不花俏,不虚浮,不哗众取宠,而是端朴而厚重;华茂,则是聪慧而有灵气,蓬勃而有生象。像罗长江这样诗书画并擅,在湖南作家群中可谓凤毛麟角,在全国作家的方阵里也不可多得。”长江先生戏称文学与他是“明媒正娶”,书画则属“私订终身”。文学与艺术,本来就是一对孪生姐妹。古如苏东坡、黄庭坚、郑板桥等,今如汪增祺、冯骥才、贾平凹等,文艺兼修,同时在文学和书画领域引领风骚。

不止是“玩”书画。可以说是他“玩”什么像什么。

他“玩”音乐玩出了“全国旅游歌曲创作奖”和“省五个一工程奖”,作品入选《湖南省60年优秀歌曲选》(他说最早印成铅字发表的作品是他在农村期间作词作曲的歌曲)。

他“玩”地域文化研究,玩出了张家界文化名片和百科全书的

文化读物《张家界读本》,书中第一次厘清了张家界在秦代以前的历史以及境内土家族族源,并提炼出张家界地域文化精神和文化性格;并应命给张家界市厅级和处级领导干部做关于张家界历史、民族、文化的学术报告。

他“玩”城市建设研究,几手功夫就成了举足轻重的业内专家,先后就张家界城市定位、“澧水风貌带”建设、打造城市旅游之核、城市建筑风貌等,提出一系列理念和方略,并一一为市决策层所吸纳。并写作出版学术著作《特色城市之路——地域文化与城市建设对接研究》,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

他“玩”旅游策划玩到京城捧回中国2008年度“诸葛亮杯”策划金奖,由他领衔策划的天门山景区开发第一、二期和张家界大峡谷景区开发(含玻璃桥在内),已分别成为张家界境内除武陵源景区以外两大旅游目的地,所产生和形成的效益链堪称我国旅游界的奇迹。

他还玩摄影,玩旧体诗赋……不管玩什么,他可以玩得要品位有品位,要成果有成果,遍地开花又卓有建树。这些看起来广而杂的综合素养,有形无形地化入他的长篇叙事散文诗写作,受用匪浅。

一个“化”字,信手拈来,却谈何容易啊。

长江先生是湖南隆回人。张家界建市之初作为人才引进,与这片奇山异水从一见钟情到永订终身。从政:他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极具亲和力,是口碑甚佳的专家型官员;从文:他高高擎起张家界文化和文学的旗帜,凭天门眼静观四极八荒,藉黄龙洞耳聆听天地跫音,借御笔峰笔走龙蛇运斧成风,通过小说、散文、诗歌、音乐、书法、绘画、电视片、新闻等多种形式,为张家界市文化建设和旅游宣传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创作的《山国》,是第一部以张家界旅游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他创作的《与张家界大峰林对话》,是第一部以张家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题材的个人散文集,其中有的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和各种选本选刊;他创作的《张家界:神话与绝唱》是第一部全景式描写张家界旅游开发30周年、张家界旅游建市20周年的长篇纪实文学;他撰写的《张家界读本》,是国内地级市第一本地方百科全书式的文化读物;他策划组织面向全国征集张家界题材优秀旅游歌曲大奖赛和编写、摄制张家界旅游礼仪风俗歌曲等活动,推出了一批广为传唱的作品。

张家界的文化因为罗长江而增加了厚度,增加了话语权。


5

挑战意识和创造力,是解读长江先生艺术精神的两个关键词。

第一次发诗歌,“如清泉石上流”(于沙语),自觉挑战标语口号充斥的诗坛浊潮——与众不同。

第一次写散文,自觉挑战百鸟朝凤般的“杨朔体”模式,率真灵动得“简直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王蒙语)——与众不同。

他写系列散文与张家界大峰林对话,“挑战传统山水散文的写作套路”(陈望衡语),“创造了一种大自然的灵性文化”(刘强语),“拓宽 了 山 水 散 文 写 作 的 若 干 领 域 ” ( 龙长吟语)——与众不同。

他写长篇叙事散文诗,挑战国内散文诗写作长期处于小花小草小摆设的沉滞、绮靡之风,“内容上,将丰繁、复杂和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引入叙事散文诗写作,成功地提供了散文诗完全可以冲破‘小圈子’的藩篱而进入社会生活之宏阔空间的实验性文本。形式上,以其充满张力和纯美的诗性叙事,提供了一个跨文体写作的新文本、全文本”(卓今语),“创造了一个与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第五文体”(王涘海语)——与众不同。

他不满于众多报告文学写作靠数据和材料堆砌、语言质而无文、内容板平化,于是他“大量运用散文和散文诗的语言来写报告文学,作品充满诗意与弹性,与众多的报告文学写作完全不是一回事。并将思辨部分延伸成与纪实部分旗鼓相当的复调式格局,使记录与思考构成了并行不悖的二重奏,大大拓展和升华了作品的思想容量和深刻性,更打破了报告文学写作的常规套路,具有开创式的探索与启迪意义”(龚旭东语)——与众不同。

他的书法与众不同。他的绘画与众不同……

长江先生说,与众不同是创作的底线,要不断挑战自己也挑战艺术,没有挑战,就无法唤起创作冲动与激情。而这种不甘平庸的挑战激情,这种“血性与生命的自由之舞”(王志清语),恰恰是艺术创新求变的灵魂所系啊!

再就是他饱满、惊人的创造力,令人暗暗称奇。

以“大地”五卷为例,卷轶之浩繁,气势之宏大,气象之恢弘,手法之创新,需得雄厚坚实的生活积累、知识储备和艺术功力,更需得驾驭、掌控的超常腕力和持续、饱满的创作激情。十年时间的青灯黄卷,这种执著无疑令人心生感佩;持续饱满的挑战激情所喷发出来的持续饱满的创造力,更令人为之动容。进入他这个年龄段的诗人,大多要么不再写诗,要么就只能写些豆腐干式的哲言警句了。长江先生则不然。洋洋百万言的那种大气磅礴和汪洋恣肆,那种高屋建瓴和举重若轻,那种触须密布和游刃有余,那种充满底气的挑战“极限”,足以令人叹为观止;而诗意葱茏、汁液饱满、丰盈曼妙的诗性语言洋溢始终,扑面而来是一股股蓬勃、鲜活的青春气息,令人自然而然想起“不尽长江滚滚流”的浩浩荡荡……

大凡目标宏大又身体力行,胸有丘壑又不事张扬者,有深度亦有一种气场在,让你不知不觉受到浸淫,感染和激发。与长江先生一席谈,使你深深觉到他是一部大写的书,需得细细研读;是一坛窖藏的酒,需得慢慢品酩。

忽想起"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句子来了。

向全才、怪才、奇才长江先生由衷致敬!

向长篇叙事散文诗的开拓者长江先生由衷致敬!

来源:隆回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卢春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隆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