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邵阳日报 | 阳洪勇:无手硬汉战贫困

来源:邵阳日报 编辑:胡权 2020-08-31 09:14:58
 
—分享—


阳洪勇:无手硬汉战贫困

——隆回县残疾人的脱贫致富路系列报道之一

邵阳日报记者 兰绍华 通讯员 罗佳成 杨贵新 汤海浪 实习生 占新

●编者按

残疾人,因其自身条件的限制,占据了贫困人口的较大比例。隆回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11754人,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战役中,他们身残志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不甘屈服命运的摆布,用顽强拼搏战胜贫困与挫折,在脱贫致富路上实现自我价值,书写着自己的精彩人生。本报记者从隆回县这一万多人中采撷了三位残疾人脱贫致富的故事,以飨读者。

8月21日上午,隆回县六都寨镇朝阳新村,勤劳的阳洪勇冒着酷暑为晚稻抗旱、施肥。他悉心侍弄的35亩晚稻禾苗生长旺盛,15亩中稻马上就要收割。今年上半年,他养猪鸡鸭、种植南瓜等,已有2万多元纯收入落袋。

阳洪勇可不是“一般人”。别人靠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而他,没有双手!这位二级残疾人从事体力劳动,靠的是上臂、牙齿代替双手,当然,还有勤劳的品质和要强的性格。

生活的强者

阳洪勇12岁时莽莽撞撞炸鱼,痛失双手。现年58岁的他,回首46年的艰难岁月时,一边与记者闲聊着,一边用一根绳子绑住右上臂,插好毛笔,写下一行字:“做生活的强者,做学习的楷模。”

阳洪勇记得,因失去双手而辍学在家放牛时,他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有一天,他的姑父鼓励他:“天无绝人之路,要做生活的强者,读书或许能改变命运。”两年后,他重新走入学校。那些年,他用残臂翻书读课文,用绳子绑住毛笔练字,用脚洗衣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学习生活实现自理,成绩也提高得很快,并于1983年上了大学录取分数线。但是,因为残疾,他与大学无缘。

内心坚强的阳洪勇,并没有因此颓废。在家乡务农,他努力学习农业知识,并训练用上臂、牙齿、腿脚使用各种农具。经过千锤百炼、历尽千辛万苦之后,他成为了农业生产的“好把式”。

不仅如此,他还凭自己的顽强拼搏精神得到了命运的垂青,收获了爱情!成家立业后,他觉得,必须出去闯才能养家糊口。于是,他到了珠海,开过两年饭店,包过食堂;到缅甸给别人务过工;到河南做过买卖;去湖北开过沙场;到东北开过七八年的小金矿……就这样走南闯北,他赚了不少钱,一跃而成为村里的富裕户。

创业的智者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9年,阳洪勇淘金失败,不仅把准备盖房子的50多万元全亏掉,还欠债20多万元。雪上加霜的是,2012年,妻子陈小聪罹患中风,后来不幸偏瘫,也成了二级残疾人。儿子长大了,衣、食、住、行、教育等各方面的开支增加。这一切,如千斤重担压在阳洪勇身上。

2014年,村“两委”干部看到阳洪勇家的情况,征求群众意见后,将他家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当年对口帮扶朝阳新村的隆回县农机局局长刘祖中,与阳洪勇结成帮扶对子。看到他家的房子年久失修,刘祖中马上将他家列入D级危房改造户。房子的问题解决后,如何帮他发展产业实现脱贫成了重中之重。

县农机局驻村干部陈善常了解阳洪勇身残志坚、勇于创业的故事后,非常佩服。他引导阳洪勇先试试投入小、技术含量不是很高的养殖业。慢慢地,阳洪勇尝到了养土鸡土鸭土猪挣钱的甜头。

“虽然我是残疾人,但我有一身蛮力气,更有不怕难不怕苦的精气神。”阳洪勇决定:要干就干把大的!他提出流转村民抛荒的田地时,村民投来怀疑的目光。没想到,他不仅利用小额信贷等解决了资金问题,还在县农机局的支持下,买来耕田机。稻田里,他用绳子捆住双上臂,托住机器的把手,尝试操作不到两个小时,便能像正常人一样熟练操作了。

人们“信服”了,纷纷将稻田流转给阳洪勇。到2017年,他耕种稻田15亩,种植生态优质稻。当年,他收获稻谷1万多公斤、油菜籽500多公斤、土豆1500多公斤、红薯2500多公斤,出栏鸡鸭300多只,还存栏400多只。这一年,他不仅实现脱贫,还直接奔上了小康路。

一直以来,产业奖补、保底价收购、残疾补贴、低保等一大批扶贫政策,成为阳洪勇发展产业源源不断的动力。2019年,他家的纯收入达到7万多元。房子改建后,他将在东莞务工的儿子叫回了家。今年,儿子在隆回高新区企业务工,找到了对象。阳洪勇说:“今年的收入,肯定比去年高。等儿子结婚后,我准备支持他买台小车,改善一下家里的生活条件。”说这话时,他一直乐观的眼神里闪烁着幸福的光芒。


来源:邵阳日报

编辑:胡权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隆回新闻网首页